"其他家,就勞崔公代為溝通了。"葉明意有所指,"聽聞王尚書在淮北的鹽場最近產量不佳?"
崔昊會意,舉杯一飲而儘。
離開醉仙居,李天寶急忙迎上:"東家,談成了?"
"成了。"葉明長舒一口氣,"崔家會讓出揚州鹽場,其他世家也會適當退讓。作為交換,我們在北方對他們網開一麵。"
"這...會不會養虎為患?"
葉明冷笑:"放心,等軍工準備就緒,這些私鹽渠道..."他做了個斬首的手勢。
有了崔家的默許,葉明順利接管揚州鹽場。他故技重施,引入新式製鹽法,同時做了一件更大膽的事——招募寒門士子和退役軍官組成鹽務稽查隊。
表麵上看,這支三百人的隊伍負責查緝私鹽。但實際上,葉明親自訓練他們偵查、繪圖、傳遞密信等技能。
這些人身著鹽丁服飾,卻暗中繪製江南水係、道路圖,記錄各世家私兵調動情況,成為一張覆蓋江南的情報網。
"大人,這是揚州附近駐軍的布防圖。"稽查隊長張毅——原葉秋麾下斥候,遞上一卷絹布,"按您吩咐,重點標注了糧倉和武庫位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葉明仔細收好。這些情報將通過特殊渠道送至李君澤手中,為以後可能的軍事行動做準備。
鹽務改革如火如荼進行的同時,軍費也源源不斷流入軍工體係。葉明還創造性地設計了多種"合法"提取鹽利的方式:
"損耗補貼"——新法實際損耗低於定額,差額部分轉入秘密賬戶;
"運輸費用"——虛增運輸裡程和成本,截留部分運費;
"設備修繕"——誇大維護開支,實則購買軍工原料...
每月初八,都會有看似普通的商隊離開揚州,車上裝著"海味"和"土產",夾層裡卻是白花花的銀子。這些商隊繞道而行,最終目的地永遠是興農莊。
隨著時間的流逝,葉明的鹽政改革初見成效。接管的三處鹽場稅收翻倍,朝廷上下交口稱讚,連王振都不得不表麵上肯定"葉副使能乾"。而暗地裡,軍工基地已經儲備了足夠武裝兩萬精銳的裝備。
六月十五,葉明正在揚州官署核算賬目,周瑾匆匆闖入:"東家,出事了!崔家突然在江南拋售二十萬引鹽引,套現近百萬兩白銀!"
"什麼時候的事?"
"就這兩日。更奇怪的是,他們同時在邊境大量收購戰馬和鐵器。"
葉明手中的毛筆一頓。鹽引是鹽商的特許經營權證,相當於現代的商業牌照。崔家突然拋售核心資產,除非...
"邊境可有異動?"
"剛收到消息,突厥可汗在集結各部,號稱二十萬大軍。"
葉明猛地站起,腦中閃過一個可怕的可能性——崔家要變賣資產資助外敵?或者更糟,他們準備在邊境生事時,同時在京城發動政變?
"立刻傳信給太子和父親,就說..."葉明快速寫下密信,""鹽價波動,建議增儲"。"這是他們約定的暗語,意味著局勢危急,需要加強戒備。
"另外,通知興農莊,加快破甲箭生產,特彆是特製鎢鋼箭頭的。"
周瑾領命而去。葉明走到窗前,望著運河上往來的商船。
鹽政改革本是為籌措軍費,卻意外讓他發現了世家可能與外敵勾結的蛛絲馬跡。如今風暴將至,他布下的鹽務稽查網絡,或許將成為扭轉局勢的關鍵。
喜歡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請大家收藏:()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