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三點,皇城鐘鳴。
金鑾殿內,文武百官分列兩側,氣氛凝重。今日是新科進士授職之日,按照慣例,狀元、榜眼、探花三人將由皇帝親自任命官職,其餘進士則由吏部統一安排。
李雲軒高坐龍椅,冕旒垂下的玉藻微微晃動,遮住了他深邃的目光。他指尖輕叩扶手,目光掃過殿中眾人,最後落在站在最前列的三鼎甲身上——
狀元林墨身著嶄新青色官服,神色肅穆;
榜眼張文遠麵帶微笑,眼中卻藏著幾分緊張;
探花陳實依舊繃著一張黑臉,站姿筆直如鬆,活像個隨時準備上陣的士兵。
"陛下。"首輔楊毅手持象牙笏板,緩步出列,"按舊例,狀元當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編修,入翰林院觀政三年,再酌情外放。"
楊毅年近六旬,須發花白,麵容清臒,一雙眼睛卻銳利如鷹。他是世家推舉的首輔,在朝中經營數十年,門生故吏遍布六部。此刻他聲音不疾不徐,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李雲軒微微頷首,卻不急著表態,而是看向葉明:"魏愛卿以為如何?"
魏成出列,拱手道:"回陛下,臣以為,新科進士當量才授職,不必拘泥舊例。"
"哦?"楊毅眉頭一皺,"魏大人的意思是?"
"林墨精通實務,尤擅鹽政、賦稅;張文遠文采斐然,熟悉典章製度;陳實出身軍戶,熟知邊關軍情。"魏成朗聲道,"若按才學授職,方能人儘其用。"
楊毅眼中閃過一絲冷意:"魏大人此言差矣。翰林院乃儲相之所,曆來狀元皆入翰林,此乃祖宗成法,豈能輕改?"
殿中世家官員紛紛附和:"楊首輔所言極是!"
"翰林清貴,非進士不入!"
李雲軒不動聲色,目光掃過眾人,忽然開口:"楊愛卿,朕記得你當年中舉後,並未入翰林,而是直接去了戶部?"
楊毅麵色一僵:"老臣...當年情況特殊..."
"既如此,今日也不必拘泥。"李雲軒淡淡道,"林墨。"
"臣在。"
"朕觀你策論中鹽政改革一條頗有見地,即日起授戶部主事,協助鹽課清吏司整頓鹽務。"
殿中頓時一片嘩然!
戶部主事雖隻是六品,卻掌實權,尤其鹽課清吏司更是油水豐厚的衙門。往年這等職位,都是世家子弟熬資曆才能得到的。
楊毅臉色微變:"陛下,林墨初入朝堂,恐難當此重任..."
"無妨。"李雲軒打斷他,"朕會派戶部侍郎從旁協助。"
不等楊毅再勸,皇帝已看向榜眼:"張文遠。"
"臣在。"
"你精通典章,即日起授禮部儀製司主事,負責修訂《會典》。"
這又是一個要害職位!楊毅的眉頭皺得更緊,禮部尚書周延儒更是直接變了臉色——儀製司掌管朝廷禮儀規製,修訂《會典》意味著能直接影響科舉、祭祀等重大製度。
"陳實。"
"末將在!"陳實一嗓子吼出來,把滿朝文武都嚇了一跳——這哪是文官該有的做派?
李雲軒卻笑了:"朕記得你父親是邊關參將?"
"回陛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