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葉秋是聽聞北疆有變,特意請命的。葉淩雲雖然心疼長子傷勢未愈,但拗不過他的倔強,最終隻得同意兄弟二人同行。
接下來的日子,王府忙得人仰馬翻。李婉清親自監督準備行裝,連小丫頭葉瑾都忙著幫忙整理圖紙。
陳靜姝更是日日泡在軍器監,與工匠們一起改良模具,使其更便於運輸和使用。
正月二十五,出發前夜,葉明在書房最後檢查行裝。陳靜姝突然來訪,手裡捧著一個精致的木匣。
"侯爺,這是靜姝準備的。"她打開木匣,裡麵整齊排列著十二個瓷瓶,"各種傷藥和解毒丹,都已標注清楚。"
葉明心頭一暖:"多謝陳小姐。這些日子多虧你相助,軍器監才能有如此成就。"
燭光下,陳靜姝的睫毛投下細密的陰影。她猶豫片刻,輕聲道:"侯爺此去...務必保重。靜姝...我們等你凱旋。"
葉明鄭重地接過木匣:"一定。"
翌日清晨,一支特殊的隊伍從京城北門出發。除了常規的護衛兵馬,隊伍中還多了二十輛裝載工匠和器械的大車。葉明兄弟騎馬在前,身後旌旗招展。
城牆上,陳靜姝一襲白衣,目送隊伍遠去,直到消失在茫茫雪原中。
路途遙遠,隊伍每日天不亮就啟程,天黑才紮營。葉明利用這段時間,與葉秋詳細討論北疆形勢和戰術安排。
"阿史那律用兵狡詐,最喜聲東擊西。"葉秋指著地圖說,"去年冬天,他就派小股騎兵騷擾邊境,實則主力在偷偷儲備糧草。"
葉明若有所思:"所以我們需要更靈通的情報網絡。這次帶去的信鴿,可以建立快速傳信係統。"
兄弟二人日夜兼程,終於在二月初十抵達朔風關。這座雄關矗立在兩山之間,城牆高聳,旌旗獵獵。守軍見是葉將軍和靖安侯到來,歡呼聲響徹雲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安頓下來後,葉明立刻視察了關內工坊。與京城相比,這裡的條件簡陋得多,但工匠們個個手藝精湛。在葉明的指導下,他們很快掌握了新式模具的使用方法。
"侯爺,這鑄模法子真神了!"北疆的老鐵匠看著剛出爐的甲片,嘖嘖稱奇,"比我們一錘一錘打快多了!"
葉明笑道:"不僅如此,我還想試試雙層甲片的設計。外層硬鐵,內層熟皮,中間夾絲棉,既輕便又保暖。"
"雙層甲?"老鐵匠瞪大眼睛,"那得多費料啊!"
"北疆苦寒,將士們穿著鐵甲站崗,常有凍傷。"葉明解釋道,"若能在不降低防護的前提下增加保暖性,值得多費些材料。"
說乾就乾。葉明親自繪製圖紙,設計了一種內外層可拆卸的結構。外層是弧形鐵甲片,內層是厚實的皮革與棉絮複合層。兩者用特製的銅扣連接,方便清洗更換。
第一批試製品出來後,葉秋親自試穿。正值倒春寒,關外飄著雪花。葉秋穿著新甲在城牆上站了整整一個時辰,下來後興奮地拍著弟弟的肩膀:
"好小子!一點都不冷!這甲輕了十來斤,活動起來跟沒穿似的!"
消息傳開,邊關將士們對新式裝備的熱情空前高漲。葉明趁機推行新的訓練方法——將現代軍隊的隊列訓練、戰術配合融入傳統戰法。
起初,這些習慣了單打獨鬥的邊軍很不適應。但在一次模擬對抗中,三十名按新法訓練的士兵,竟然擊敗了五十名老兵,所有人都看到了改變的必要性。
喜歡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請大家收藏:()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