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滿月高懸。葉明望著那輪明月,心中隱隱不安。
崔家雖除,但"雙月現,狼煙起"的預言似乎才剛剛開始應驗...
晨光透過窗紙灑進值房,葉明揉了揉酸脹的眼睛,將最後一份公文批閱完畢。
背上的傷已經結痂,但久坐仍會隱隱作痛。他站起身活動筋骨,窗外傳來整齊的操練聲——禁軍正在演練新列裝的鋼弩。
"大人,趙姑娘到了。"李天寶在門外稟報。
"請她進來。"
趙小滿一身利落的短打扮,頭發束在腦後,手裡捧著個木匣子。
三個月前,這個鐵匠之女還被崔黨打壓得無處容身;如今她已是兵部新設的軍械監造司主事,官居六品。
"大人,新改進的弩機樣品做好了。"趙小滿打開木匣,取出一把比之前更加精巧的鋼弩,"按您說的,增加了箭匣容量,現在能連發三十支不卡殼。"
葉明接過鋼弩仔細檢查。弩身線條流暢,扳機力度適中,旋轉箭匣運轉靈活。
他走到院中,對著靶子扣動扳機——嗖嗖嗖,三十支箭接連飛出,全部命中靶心附近。
"不錯。"葉明滿意地點頭,"後坐力也比之前小了。"
"多虧王大人找來的柘木。"趙小滿笑道,"做弩托比普通木頭強多了。"
她口中的"王大人"正是王鐵柱。這位老兵如今是武選司主事,負責選拔基層軍官。
在葉明力薦下,皇帝破格提拔了一批像他們這樣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實學的人。
"批量生產有困難嗎?"葉明問道。
趙小滿想了想:"鐵料夠的話,一個月能出三百把。就是人手..."
"從退役老兵中招募。"葉明早有打算,"他們熟悉軍械,稍加培訓就能上手。工錢按市價加兩成。"
"那敢情好!"趙小滿眼睛一亮,"我爹認識不少傷退的老兵,正愁沒活計呢。"
正說著,王鐵柱大步流星地走了進來,手裡拿著一摞文書:"大人,武選司新擬的章程請您過目。"
他黝黑的臉上帶著掩不住的喜色,"第一批選出來的三十個隊正,有二十八個是邊關下來的老弟兄!"
葉明接過章程快速瀏覽。這是他為改革兵製邁出的第一步——打破世家子弟壟斷軍官晉升的慣例,從實戰經驗豐富的老兵中選拔基層將領。
"很好。"葉明提筆在幾處做了標注,"再加一條:入選者必須通過兵器操作考核,不會用弩的,一律不錄。"
王鐵柱拍手稱快:"早該如此!上次北疆之戰,有些世家子連弓都拉不開,竟也能當校尉!"
三人正討論著,李天寶匆匆跑來:"少爺!宮裡來人了,說皇上召您即刻入宮!"
葉明整了整官服,跟著傳旨太監直奔紫禁城。
一路上,他注意到街市比往日熱鬨許多,茶樓酒肆裡人們高談闊論,話題多是崔家倒台後的朝局變化。
三個月前那場驚心動魄的宮變,如今已成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
喜歡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請大家收藏:()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