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順著兵部檔案庫的屋簷滴落,在青石板上敲出規律的聲響。
葉明舉著油燈,在積滿灰塵的架子間穿行。
三日前朝會上《軍功授田製》遭遇的強烈反對,讓他意識到必須找到更有力的曆史依據。
"大人,韓琦將軍的《戍邊策》應該在這一區。"老書吏顫巍巍地指向最裡側一個樟木書架,"前朝隆慶年間整理的,已經一百多年沒人動過了。"
葉明撥開蛛網,手指掠過一排排泛黃的竹簡。
突然,一個暗紅色的漆盒引起他的注意。盒蓋上用篆書刻著"韓公戍邊策·天佑四年抄"。
"就是它!"葉明小心地取出漆盒,吹去表麵的積灰。
回到值房,葉明迫不及待地打開漆盒。裡麵的竹簡已經有些散亂,但字跡依然清晰。
他逐簡閱讀,突然在第七簡停住——"邊關苦寒,士卒思歸。臣請以無主之田授戍邊將士,三年無過則賜為永業,如此兵有所依,邊有所固..."
"以田養兵,以兵衛田..."葉明輕聲念出這八個字,眼前豁然開朗。原來早在兩百年前,名將韓琦就有過類似設想!隻是當時朝政腐敗,這份奏折被束之高閣。
他立刻鋪開宣紙,開始重新梳理《軍功授田製》的框架。油燈下,他的筆尖在紙上勾勒出一個三層結構:
最上層是"功勳評定",分為"戰功"斬敵、破陣)、"守功"守城、護糧)、"勤功"練兵、修械)三大類;
中層是"獎賞體係",對應"授田"20500畝)、"免賦"3終身)、"授爵"公士至關內侯)三項內容;
底層則是"保障製度",包括"軍功銀莊"負責田產流轉)、"軍籍司"記錄功勳)、"監察使"防止舞弊)三個機構。
"這才是完整的製度..."葉明滿意地審視著自己的作品。他不僅借鑒了韓琦的理念,還融入了現代軍隊的勳章體係和後勤管理思想。
特彆是"軍功銀莊"的設計,解決了田產流轉的難題——將士可將田產暫存銀莊生息,退役後再領取,避免戰時田地荒蕪。
"少爺,您又熬夜了。"李天寶輕輕推門進來,端著一碗冒著熱氣的薑湯。自從上次遇襲後,這孩子傷愈後更加細心,隻是右臂還不太靈便。
葉明接過薑湯,將竹簡和圖紙收好:"天寶,去備馬,我要進宮見太子殿下。"
雨後的皇宮格外清新,禦花園裡的桂花香氣撲麵而來。李君澤在湖心亭接見葉明,四周侍衛都站在聽覺範圍之外。
"表哥,你看這個。"葉明將《戍邊策》和自製圖紙鋪在石桌上,"韓琦將軍早有先見之明,我們的《軍功授田製》有曆史依據了!"
李君澤仔細閱讀,眼中漸漸放出光彩:"妙!以古證今,那些老學究就不好反對了。"
他指著"軍功銀莊"問道,"這個構想很新穎,誰來掌管?"
"我想請戶部趙懷瑾兼管,此人清廉能乾。"葉明又補充道,"另外,第一批授田名單我已經擬好,主要是北疆和京城保衛戰中的有功將士。"
李君澤點點頭,突然壓低聲音:"鄭鐸昨日秘密會見了河東節度使王文煥,此人手握五萬精兵,與世家關係密切。表弟,改革雖好,但不宜操之過急。"
葉明心頭一凜。王文煥是出了名的保守派,若他站在鄭鐸一邊...
"報!"一個侍衛匆匆跑來,"陛下醒了,召太子殿下即刻前往!"
李君澤霍然起身,匆匆整理衣冠:"表弟,你先按計劃準備,我去去就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