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火日夜不息,映照著他沾滿煙灰卻異常明亮的臉龐。他盯著坩堝裡翻滾的金屬液,不斷調整著配方和火候。
“減一分錫…加半分銅…這次鼓風再強些…”他嘶啞著嗓子吩咐,旁邊的學徒立刻記錄。
一爐又一爐的金屬液被澆注入模具,冷卻後,變成各種形狀的試錠。
葉明親自操錘,測試它們的硬度和韌性。好的,記錄配方和工藝;差的,回爐重煉。記錄數據的竹簡堆得如同小山。
“大人!您看這爐!”一天傍晚,負責鼓風的工匠突然激動地喊道。
葉明快步上前。隻見坩堝中的金屬液呈現出一種奇特的暗銀色,流動性極佳,表麵光滑如鏡,幾乎沒有雜質浮渣。澆鑄出的試錠冷卻後,敲擊聲清越綿長,帶著一種獨特的共鳴。
硬度測試時,能在精鋼上留下劃痕而自身僅輕微磨損;韌性測試時,反複彎折數次才出現裂紋!
“就是它!”葉明撫摸著這塊暗銀色的金屬錠,疲憊的臉上終於露出狂喜的笑容。雖然離前朝墨金的烏黑神異尚有差距,但這硬度、韌性、耐磨損性,已遠超當前所有已知金屬!“記錄!天啟九年冬月初七,墨金仿材‘驚雷鐵’,初成!”
消息傳開,千機坊一片歡騰。有了穩定的材料,有了不斷改進的量具和加工方法,合格的齒輪和弩機零件開始逐漸增多。雖然速度緩慢,但希望的光芒已經穿透了失敗的陰霾。
兵部前院,葉瑾的“齒輪美學”也悄然升級。她不再滿足於簡單的裝飾,開始琢磨讓齒輪真正“動”起來。
她找來胡三娘和幾個手巧的士兵,用廢棄的齒輪、細竹竿和絲線,竟然鼓搗出了一個簡易的“自動喂鳥器”——利用重力,當小鳥落在杠杆上時,會帶動齒輪轉動一小格,從儲糧盒裡漏下幾粒小米。
這個精巧的小裝置立刻成了兵部的明星。緊接著,她又用齒輪和彈簧模仿弩機上的)做了一個“自動關門器”,門開到一定角度,齒輪機構會緩慢而有力地將門拉回關閉。雖然還很粗糙,卻讓看到的工匠們嘖嘖稱奇。
最讓葉明驚喜的是,葉瑾某天拿著一個用齒輪和牛皮繩做的“簡易密碼鎖”來找他。“三哥你看!轉對數字才能拉開!我厲害吧!”小丫頭得意洋洋。
葉明仔細一看,雖然簡陋,但其核心的“對位解鎖”原理,竟與驚雷弩上某個防止誤觸發的保險機關有異曲同工之妙!孩子的奇思妙想,有時真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啟發。
這日午後,講武堂最大的沙盤室人頭攢動。
中央,一個巨大的、用硬木和部分真實金屬零件製作的驚雷弩傳動模型終於完成。模型被巧妙地從中間剖開,內部層層咬合的齒輪、杠杆、省力機構一目了然。
葉明站在模型前,手中長杆指向核心的主傳動齒輪組。“今日,我們便來看看,這無聲驚雷之力,究竟從何而生!”
他親自轉動模型側麵的曲柄。在放大了數倍的模型上,力量的傳遞變得無比清晰直觀:曲柄帶動第一個大齒輪,大齒輪咬合小齒輪增加轉速,小齒輪通過複合杠杆將力量放大並改變方向,傳遞到行星齒輪組進行二次增速和變向,最終,一股被巧妙放大了數倍的力量,平穩而高效地作用在代表弩弦的堅韌牛筋索上,將其輕鬆拉滿!
整個過程,齒輪齧合順暢,杠杆省力巧妙,機構運作帶著一種冰冷的、高效的、令人著迷的機械美感。
“看清楚了嗎?”葉明聲音洪亮,“力,並未憑空產生,而是通過這一個個‘規矩’的齒輪和杠杆,被傳遞、被放大、被運用!每一個齒輪的尺寸、每一個齒牙的角度,都必須嚴格遵守‘公差’,失之一絲,便會謬以千裡!這便是‘規矩’成就‘力量’!”
台下的士兵和工匠們看得如癡如醉。那些曾經枯燥的尺寸、拗口的公差術語,此刻在眼前活了過來,化為了實實在在的、可以摧毀鐵甲的力量!
他們對懷中那本《公差典》和那些冰冷的量具,陡然生出了前所未有的敬畏。
夕陽的餘暉透過窗欞,灑在巨大的驚雷弩模型上,將那些精密的齒輪鍍上一層溫暖的金光。
坊間,工匠們仍在為微米級的誤差較勁;爐旁,新一爐的“驚雷鐵”即將出爐;後院,葉瑾的齒輪小發明叮當作響。
規矩已立,方圓初成。兵部上下,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精密與執著,推動著那無聲的驚雷,一步步走向戰場,去轟鳴一個嶄新的時代。
喜歡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請大家收藏:()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