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先生父子那頭,紫檀木案桌上,案頭一方,端硯泛著烏沉的光。關先生用銅勺舀了半勺清水,捏著鬆煙墨塊在硯池裡緩緩研磨,墨香混著檀木的淡香在空氣中暈開。
關昭颺乖乖等著,麵前的毫筆已擺好,宣紙已鋪開,隻等他爸教他握筆。
關昭泰端著奶瓶坐在旁邊的椅子裡,伸頭努力望著桌麵,眼睛將將高出桌麵,他還小,爺爺說過兩年再學,他是來看哥哥學的。
關先生磨好墨,大手覆上兒子的小手,開始教學:
“先學握筆。…,拇指按住筆杆,食指和中指自然彎曲,像這樣…”
他聲音低沉,手指輕輕捏住兒子的指尖,調整他的姿勢,大手覆小手,帶著小朋友感受筆杆的力道。
“無名指和小指虛抵在筆杆後扶著,但不用力;腕要平,像端著一碗水。”
接著,關先生帶著兒子蘸墨,狼毫筆尖在硯台邊沿輕輕刮過,多餘的墨汁順著青瓷筆舔滑落。
“來,從最簡單的‘一’字開始學,先逆鋒起筆…”
他帶著兒子的手腕微微回鋒,再向右平推。
“中間稍提,末尾頓筆回收。”
接連帶著寫了三個‘一’,關先生便鬆開手。
“你自己試一下!彆急著下筆,先想想剛剛爸爸的話和教你的姿勢、動作。”
關昭颺脆生生答道:“好,謝謝爸爸!”
小朋友說完又看了眼已經寫好的三個‘一’字,思索了幾秒後開始起筆…
筆鋒在紙上沙沙遊走,關昭颺連著寫出五個‘一’,但沒一個能趕上爸爸握著他手寫出來的那樣好看,對比起來,他自己用心寫的不僅不好看,還有些歪歪扭扭。
關昭颺又蘸了蘸墨,繼續寫,接連又寫出三個,感覺越來越不好看,關先生在邊兒上適時開口:
“關昭颺,彆著急!書法是個精細活兒,需要恰到好處的腕力、合適的指力、集中的精力,以及沉著的心力。”
他又摸了摸小朋友的頭,以茲鼓勵。
“你還小,手腕的力道不好把控。…,跟你之前學高球、騎馬、滑雪一樣,要有耐心,書法比它們更難。”
關爸爸寫完一首詩,聽見兒子教孫子的話,看著那邊父子二人的溫馨畫麵,覺得很欣慰,這就是傳承!
他那個曾經不羈放浪、不可一世的兒子也有如此沉穩慈父的一麵。
再看看自己對麵無比專注的榮行舉,以及另一個安靜觀望,不吵鬨的孫子關昭泰,關爸爸很滿意於後輩們能如此靜得下心來學東西的態度。如此心性,家族才能穩穩地傳下去,一代強過一代。
關爸爸放下筆,繞過案桌去看了看榮行舉臨的帖,沒有打擾他。又走到孫子這桌,看了看他的成果。
一張宣紙上,寫滿了‘一’,筆鋒初成,但筆力不勻,不過,對於剛學的三歲孩童而言已非常不錯,他不吝誇讚:
“嗯,不錯,比阿為你初學時更好些!”
喜歡關太太的人生請大家收藏:()關太太的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