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有一天,黃帝突發奇想,問岐伯:“岐伯啊,你說這有的人為啥會感覺從脊椎那兒開始疼,一直疼到頭頂上,頭還暈乎乎的,眼睛也看不清東西,腰和背還硬得跟鐵板似的,這到底是咋回事兒呢?”
岐伯一聽,心裡暗笑:“這老爺子,又開始琢磨這些個疑難雜症了。”但他還是一本正經地回答:“黃帝您問得好,這種情況啊,其實就是經絡不通鬨的。具體點兒說,就是足太陽膀胱經這條大通道給堵住了。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咱們得找足太陽膀胱經上的一個關鍵穴位——委中穴,給它疏通疏通。”
黃帝一聽,眉頭一皺:“委中穴?聽起來挺神秘啊,你給講講,這穴位到底在哪兒,有啥本事?”
岐伯清了清嗓子,開始了他的“穴位講解大會”:“好嘞,咱們先說這委中穴啊,它就在膝蓋後麵,那個窩窩裡頭,你把手伸進去一摸,就能摸到一個軟軟的、有點彈性的地方,那就是了。這穴位啊,可是足太陽膀胱經上的一個大穴,就像高速公路上的一個服務區,專門負責給這條經絡上的氣血加油打氣的。要是這兒堵了,那整條經絡都得受影響,頭疼腦熱、腰酸背痛啥的,就都找上門來了。”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還不忘插嘴:“那這麼說,隻要把這委中穴給疏通了,這些問題就都能解決了?”
岐伯點點頭:“沒錯,而且啊,這委中穴還特彆神奇,它不僅能治腰疼頭疼,還能治腿疼、膝蓋疼,甚至還能治痔瘡呢!你說這厲害不厲害?”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喲嗬,這穴位還真是全能選手啊!那咱得趕緊告訴大夥兒,讓他們都來試試這方法。”
岐伯笑了笑:“黃帝您彆急,這穴位雖然好,但也得用對方法才行。一般來說啊,咱們可以用針刺、艾灸或者拔罐的方法來刺激它。針刺呢,就是找專業的針灸大夫,用細細的銀針紮進去,給它來個深度按摩;艾灸呢,就是用艾條在穴位上熏烤,給它加點溫度,讓它暖和暖和;拔罐呢,就是在穴位上拔個罐子,讓它吸一吸,把裡頭的濕氣、寒氣都給拔出來。”
黃帝一聽,樂了:“哈哈,這方法還挺多樣的嘛!不過話說回來,這穴位為啥會堵呢?咱們平時得怎麼預防啊?”
岐伯歎了口氣:“這原因啊,可就多了去了。比如說啊,你坐久了、站久了、彎腰久了,這腰椎、頸椎就容易出問題,經絡也就跟著堵了;再比如說啊,你吃了太多寒涼的東西,或者受了風寒,這氣血也容易凝滯,經絡也就不通了。所以啊,要想預防這些問題啊,咱們平時就得多動動、多保暖、少吃寒涼的東西才行。”
黃帝一聽,連連點頭:“對對對,還是你說得有道理。那咱這就去告訴大夥兒,讓他們都注意點兒,彆等到疼了才後悔莫及啊!”
說完,黃帝和岐伯就一起出門,去給大家普及這神奇的委中穴去了。
話說這委中穴啊,可真是個寶藏穴位,不僅功能強大,還特彆好找。你想象一下啊,你正坐在那兒看電視呢,突然感覺腰有點酸、背有點疼,這時候你咋辦?彆急,咱們先把腿伸出來,找到膝蓋後麵那個窩窩,然後用手一摸,哎呀,這不就是委中穴嘛!
這時候啊,你就可以開始你的“自救行動”了。你可以先用手掌在這個穴位上揉一揉、按一按,給它來個初步的按摩。不過啊,這力度可得掌握好,彆太輕也彆太重,太重了容易把自己按疼了,太輕了又沒啥效果。就像揉麵團一樣,輕輕柔柔地給它揉一揉、按一按,讓它放鬆放鬆。
當然啦,如果你手頭有艾灸的工具呢,那就更好了。你可以把艾條點燃後,在委中穴上方來回熏烤一下。這艾灸啊,就像給穴位披上了一層溫暖的小棉襖,讓它暖和暖和、舒服舒服。不過啊,這艾灸也得注意火候和時間哦,可彆把自己給烤熟了!
還有啊,如果你喜歡拔罐呢,那也可以在委中穴上拔個罐子試試。這拔罐啊,就像給穴位來了個“深度清潔”,把裡頭的濕氣、寒氣都給拔出來了。不過啊,這拔罐也得注意力度和時間哦,可彆把自己給拔成“紅屁股”了!
黃帝閒來無事,就琢磨起人體那些奇奇怪怪的病症來了。他摸了摸下巴上的長胡子,自言自語道:“哎,你說這厥胸滿麵腫,嘴唇還跟塗了膠水似的漯漯然就是黏糊糊、合不攏的樣子),突然之間說話就費勁了,嚴重的時候連話都說不出來了,這到底是咋回事呢?”
岐伯一聽,嘿,這黃帝又犯琢磨病了。他慢悠悠地走過來,一臉淡定地說:“陛下啊,您這問題問得好,也問得妙。厥胸滿麵腫,嘴唇漯漯然,暴言難,甚則不能言,這事兒啊,得找足陽明胃經來解決。”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哦?足陽明胃經?這又是何方神聖?”
岐伯笑了笑,擺出一副說書的架勢:“且聽我慢慢道來。”
咱們先說說這厥胸滿麵腫。想象一下,一個人胸部憋悶得跟塞了個大氣球似的,臉也腫得跟饅頭一樣,這肯定是氣血不通啊!為啥氣血不通呢?多半是因為脾胃功能不好,吃進去的食物消化不了,變成了濕氣、濁氣,在體內到處亂竄,最後堵在了胸部和麵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岐伯接著說:“再看這嘴唇漯漯然,就像是被膠水粘住了一樣,張不開嘴。這其實是脾胃的濕氣太重了,濕氣往上走,到了嘴唇這裡就出不去了,所以就黏在了一塊兒。”
黃帝聽得頻頻點頭:“嗯,有道理,那暴言難,甚則不能言又是咋回事呢?”
岐伯歎了口氣:“還不是因為氣血不通嘛!氣血不通,經絡就不暢,經絡不暢,聲音就傳不出來。這就像是一根管子被堵住了,裡麵的水就流不出來了,聲音也是一樣的道理。”
黃帝一聽,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那足陽明胃經又是怎麼解決這些問題的呢?”
岐伯微微一笑:“足陽明胃經啊,它可是咱們人體的一條大經,從頭到腳,貫穿全身。它主要負責運化水穀,把吃進去的食物消化成氣血,輸送到全身各處。同時呢,它還能調節人體的水濕平衡,把多餘的濕氣排出去。”
黃帝一聽,來了興趣:“那足陽明胃經上有哪些穴位能治療這些症狀呢?”
岐伯捋了捋胡子,開始一一介紹起來:
首先啊,咱們得說說承泣穴。承泣穴就在咱們的眼睛下麵,眼眶和眼球交界的地方。你閉上眼睛,摸一摸眼球下麵的骨頭,那裡有個小窩窩,就是承泣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