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有一天,黃帝坐在龍椅上,眉頭緊鎖,一臉愁容。為啥呢?因為他最近得了個怪病——顑痛,就是咱們現在說的偏頭痛啦。這痛起來可真要命,感覺整個腦袋都要炸裂了。黃帝心想:我乃天下共主,怎麼能被這小小的頭痛給難倒呢?於是,他決定請教他的私人醫生——歧伯。
歧伯一聽黃帝的訴苦,立馬擺出一副老中醫的架勢,慢悠悠地說:“黃帝啊,您這顑痛啊,得紮針!紮哪兒呢?手陽明大腸經上的穴位,還有那顑部就是咱們現在說的太陽穴附近啦)氣血最旺盛的脈絡,紮進去,放點兒血,立馬就好!”
黃帝一聽,心裡直嘀咕:紮針?放血?這聽著咋這麼嚇人呢?但轉念一想,歧伯可是神醫啊,他說的話還能有錯?於是,黃帝鼓起勇氣,決定讓歧伯給他來上一針。
不過咱們先彆急著紮針,先來聊聊這手陽明大腸經上的穴位吧。要說這手陽明大腸經啊,可是咱們人體的一條重要經絡,它從食指的商陽穴開始,一路往上,經過手臂、肩膀,最後到達鼻子旁邊的迎香穴。這條經絡上的穴位那可多了去了,但歧伯說的要紮的穴位呢,咱們得挑幾個重點的來聊聊。
商陽穴:這可是手陽明大腸經的起始穴位,就在咱們食指的末節橈側,距離指甲角0.1寸的地方。你彆看它小,作用可大了去了!它能清熱解表、蘇厥開竅,還能治療咽喉腫痛、齒痛、耳聾、耳鳴、青盲、手指麻木等等一堆毛病。不過咱們今天主要說的是顑痛,所以商陽穴雖然重要,但在這兒就不多展開了。
合穀穴:這個穴位可厲害了!它就在咱們手背的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簡單點兒說呢,就是你把拇指和食指並攏,虎口的最高處就是它了。合穀穴是個萬能穴,啥都能治,頭痛、感冒、咳嗽、牙痛、麵腫、目赤腫痛、咽喉腫痛、失音、鼻衄、口眼歪斜、指攣、手臂疼痛、半身不遂、小兒驚風、痛經、閉經、滯產等等,簡直就是包治百病啊!不過對於咱們今天的顑痛來說呢,合穀穴可是個重點穴位,紮上一針,立馬就能感覺腦袋輕鬆多了。
曲池穴:這個穴位在咱們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的時候,肘橫紋頭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就是它了。曲池穴能疏風清熱、調和營衛、通經活絡、止痛,還能治療上肢不遂、手臂腫痛、高血壓、蕁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甲狀腺腫大、急性胃腸炎等等。對於顑痛來說呢,曲池穴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紮上一針,保證你痛得沒那麼厲害了。
好了,手陽明大腸經上的穴位咱們就先聊到這兒吧。接下來咱們再聊聊那顑部氣血最旺盛的脈絡吧。要說這顑部啊,那可是咱們人體的重要部位之一,它裡麵藏著好多的穴位呢,比如太陽穴、頭維穴、陽白穴等等。不過歧伯說的要紮的穴位呢,咱們主要聊聊太陽穴就行了。
太陽穴:這個穴位咱們可太熟悉了!它就在咱們頭部的側麵,眉梢和外眼角中間向後一橫指的凹陷處。太陽穴能清肝明目、通絡止痛,還能治療頭痛、偏頭痛、眼睛疲勞、牙痛等疾病。對於咱們今天的顑痛來說呢,太陽穴那可是重中之重啊!紮上一針,保證你痛得立馬就減輕了不少。不過呢,這太陽穴也是個敏感穴位,紮針的時候可得小心點兒哦,不然紮錯了地方,那可就麻煩大了!
說到這兒啊,黃帝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讓歧伯給他紮針了。歧伯呢,也毫不含糊,拿起銀針,消毒一番後,就準備開紮了。黃帝一看這架勢,心裡有點兒緊張,但一想到紮完針後腦袋就不痛了,他又覺得值了。
歧伯先給黃帝紮了合穀穴和曲池穴,黃帝隻感覺一股酸麻脹痛的感覺從手臂上傳到了腦袋裡,緊接著腦袋裡的疼痛就減輕了不少。黃帝大爺心裡暗喜:這針灸還真管用啊!
接著呢,歧伯又給黃帝紮了太陽穴。這一針下去啊,黃帝大爺隻感覺一股暖流從太陽穴湧入了腦袋裡,緊接著腦袋裡的疼痛就完全消失了!黃帝高興得差點兒從龍椅上蹦起來:“歧伯啊!你可真是我的救星啊!這針灸太神奇了!”
歧伯呢,看著黃帝高興的樣子,也忍不住笑了:“黃帝啊,這針灸啊,可是咱們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啊!它不僅能治病,還能養生呢!你以後啊,可得好好學學這針灸之道啊!”
黃帝突然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啊不,是疑問上心),對身邊的岐伯說:“岐伯啊,我這心裡有個事兒不踏實,就是想問問,為啥有時候人們會脖子疼呢?這一疼起來,連低頭抬頭、左顧右盼都費勁兒,這裡麵到底有啥門道?”
岐伯一聽,心裡暗笑,這黃帝平時治國理政一把好手,怎麼對咱們中醫的這些小事兒也感興趣了?不過,既然黃帝發問,那必須得好好回答啊!於是,岐伯捋了捋他那飄逸的胡子,慢悠悠地說:“這事兒啊,簡單!項痛不可俯仰,那是足太陽膀胱經的事兒,咱們得刺它的穴位;要是疼到不能轉頭看後麵,那就是手太陽小腸經的問題了,得找它那兒的穴位下針。”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心想:這中醫理論還真是深奧又實用啊!不過,他轉念一想,現代人都講究個具體、詳細,岐伯這麼說,雖然高屋建瓴,但不夠接地氣啊!於是,黃帝又開口了:“岐伯啊,你這說得是挺高深的,但能不能給咱來點實際的?比如,這些穴位到底在哪兒?有啥作用?咱也給百姓普及一下嘛!”
岐伯一聽,哈哈一笑:“好嘞,既然黃帝發話了,那我就來個詳細版,保證讓百姓們聽得津津有味,還能學到真東西!”
首先,咱們說說足太陽膀胱經。這條經脈啊,那可是人體的大動脈之一,從頭到腳,貫穿全身,主管著一身的陽氣和水分代謝。要是這條經脈不通了,那脖子疼、腰疼、腿疼啥的,可就都找上門來了。
對於項痛不可俯仰的情況,岐伯推薦咱們針刺足太陽膀胱經上的幾個關鍵穴位:
1.天柱穴
位置:在項部大筋斜方肌)外緣之後發際凹陷中,約當後發際正中旁開1.3寸。
作用:天柱穴啊,那可是咱們脖子的守護神!按摩或者針刺這個穴位,能緩解脖子僵硬、疼痛,還能治療頭痛、眩暈啥的。想想看,你脖子疼了,是不是連帶著頭都暈乎乎的?針刺天柱穴,立馬讓你神清氣爽,脖子也能靈活轉動了!
2.大杼穴
位置:在背部,當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大杼穴啊,那可是個“大塊頭”,作用也不小!它不僅能治療項痛、肩背痛,還能調理肺氣,增強免疫力。為啥這麼說呢?因為足太陽膀胱經和肺經是相通的,針刺大杼穴,就能通過經絡的傳導作用,給肺來個大保健,讓你呼吸都順暢多了!
3.風門穴
位置:在背部,當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風門穴啊,一聽這名字就知道,它是咱們身體的“擋風玻璃”!針刺這個穴位,能祛風散寒,預防感冒啥的。想想看,你脖子疼了,是不是因為受了風寒?針刺風門穴,就能把體內的寒氣趕出去,讓你脖子暖洋洋的,再也不疼了!
接下來,咱們說說手太陽小腸經。這條經脈啊,雖然比不上足太陽膀胱經那麼“高大上”,但也是人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主要負責消化和吸收,還能調節水液代謝。要是這條經脈不通了,那肚子疼、拉肚子、脖子不能轉頭啥的,可就都找上門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