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有一天,黃帝閒來無事,就對身邊的岐伯說:“嘿,岐伯啊,我這心裡頭啊,老有個疑問,你說這氣逆上是個啥情況啊?為啥有的人氣兒不順,就容易上頭呢?”
岐伯一聽,哈哈一笑,說:“黃帝啊,你這問題問得好!氣逆上,說白了就是體內的氣兒不老實,本該乖乖待在下麵的,結果它非要往上衝,這不就亂套了嘛!不過彆擔心,咱中醫有招兒治它!”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說:“哦?快說說,有啥招兒?”
岐伯捋了捋胡子,說:“這氣逆上啊,咱可以用針灸來治。你得先找到膺中陷者,還有下胸動脈這兩個地方。”
黃帝一聽,眉頭一皺,說:“這膺中陷者、下胸動脈是啥玩意兒?聽著怎麼這麼高大上啊?”
岐伯一看黃帝這表情,就知道他沒聽懂,於是笑了笑,說:“來來來,我給你講講啊。”
“先說這膺中陷者,用咱們現代穴位來說,它其實就是膻中穴。這膻中穴啊,位置可重要了,就在你兩乳頭連線的中點,那可是心包經的募穴,也是八會穴之氣會。簡單來說,就是氣兒在這兒聚會的地方。你摸摸看,是不是軟軟的,有點凹陷?”
黃帝一摸,果然如此,說:“還真是呢!這膻中穴有啥作用啊?”
岐伯說:“這膻中穴啊,作用可大了去了!它可是寬胸理氣、止咳平喘的利器。你說氣逆上,不就是氣兒不順嘛?咱刺激刺激這膻中穴,讓它把氣兒給順下來,不就解決問題了嘛!”
黃帝一聽,恍然大悟,說:“哦~原來是這樣啊!那下胸動脈呢?這聽著咋這麼嚇人呢?”
岐伯笑了笑,說:“哈哈,黃帝啊,你這膽子也太小了吧!下胸動脈啊,用咱們現代穴位來說,它其實就是乳根穴附近的地方。這乳根穴啊,就在乳房根部,第五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的地方。它可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哦!”
黃帝一聽,說:“乳根穴?這名字聽著咋這麼接地氣呢?哈哈!”
岐伯說:“接地氣好啊!接地氣才說明它實用嘛!這乳根穴啊,作用也不小。它不僅能治療乳房疼痛、乳汁不下這些婦科問題,還能治療咳嗽、氣喘這些呼吸係統的問題。你想啊,氣逆上不也是呼吸係統的問題嘛?咱刺激刺激這乳根穴,讓它也出一份力,不就把問題給解決了嘛!”
黃帝撓了撓頭,自言自語道:“哎,你說這腹痛到底是個啥原理呢?為啥肚子一疼起來,人就跟霜打的茄子似的,蔫兒了?”
岐伯一聽黃帝這話,笑眯眯地說:“喲,陛下這是又犯難啦?腹痛這事兒,簡單得很,咱們中醫有一套獨門秘籍,保管藥到病除,針到痛消!”
黃帝一聽,眼睛立馬亮了:“快說說,快說說,是啥秘籍?”
岐伯清了清嗓子,故作神秘地說:“腹痛嘛,首先你得找準位置,臍周左右那可是脾胃的領地。要是那兒疼了,咱們就刺臍左右的動脈,哦不對,在現代穴位裡,咱們得說‘天樞穴’。你想象一下,天樞穴就像是脾胃的小秘書,一按它,脾胃立馬就精神了,疼痛也就拜拜啦!”
黃帝眨巴眨巴眼睛:“天樞穴?聽起來挺高大上的,在哪兒呢?”
岐伯哈哈一笑:“這不難找,你躺平,肚臍旁邊大約兩寸的地方,一邊一個,左右對稱,那就是天樞穴啦!這穴位啊,是調理腸胃的一把好手,不管是拉肚子還是便秘,甚至是腹痛,找它準沒錯!刺一刺,再按一按,保管你肚子舒舒服服的。”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又追問:“那要是彆的地方疼呢?比如說,大腿根那兒?”
岐伯摸了摸下巴上的胡子茬,一本正經地說:“大腿根兒啊,那可是氣街的地盤。氣街穴,現代針灸學裡咱們一般叫它‘衝門穴’,就在腹股溝那兒,大腿根的外側。這穴位啊,就像是身體裡的交通警察,負責疏通氣血的。要是氣血堵了,肚子自然就不舒服啦。刺一刺衝門穴,再按一按,氣血通順了,腹痛也就煙消雲散啦!”
黃帝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這中醫針灸還真是神奇!不過,岐伯啊,你這秘籍是不是還有啥沒說完的?比如,刺完穴位後,還有啥講究不?”
岐伯一拍大腿:“嘿,陛下真是聰明絕頂!刺完穴位後啊,記得要輕輕按揉一下,就像是給穴位做個小按摩,這樣氣血流通得更快,效果杠杠的!而且啊,這腹痛啊,有時候不僅僅是腸胃的事兒,還可能跟情緒、飲食、作息都有關係。所以啊,要想徹底告彆腹痛,還得從生活細節上下功夫,比如保持好心情,吃得健康,睡得規律,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腹痛不再來’嘛!”
黃帝聽得連連點頭,突然又想起了什麼:“岐伯啊,你說這針灸治療腹痛,有沒有什麼注意事項啊?彆一不小心紮錯了地方,那可就麻煩了!”
岐伯哈哈大笑:“陛下放心,針灸這事兒啊,雖然看起來簡單,但學問大著呢!首先啊,得找專業的針灸醫師,他們手法熟練,穴位找得準,這樣才能確保安全有效。再者啊,針灸前後都有一些講究,比如針灸前得放鬆身心,針灸後得注意保暖,彆受涼了。還有啊,針灸也不是萬能的,有些腹痛可能是急症,比如闌尾炎啥的,那就得趕緊送醫院,彆耽誤了治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黃帝聽得連連稱是,心中暗自慶幸自己身邊有這麼一位醫學大神。他想了想,又說:“岐伯啊,你這針灸秘籍能不能再透露點,比如還有哪些穴位對腹痛有奇效?”
岐伯摸了摸鼻子,思索片刻道:“好吧,既然陛下這麼好奇,那我就再透露兩個穴位。一個是‘足三裡’,這可是養生大穴啊,在膝蓋外側下方三寸的地方。刺激足三裡啊,不僅能調理脾胃,還能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另一個是‘中脘穴’,在肚臍上方四寸的位置,是胃的募穴,專治各種胃痛、腹脹。這兩個穴位啊,平時沒事多按按,也能起到預防腹痛的作用哦!”
黃帝聽得眉開眼笑:“哈哈,岐伯啊,你這秘籍可真是寶貝啊!我得好好記下來,以後要是再有人喊肚子疼,我就告訴他們,找天樞、衝門、足三裡、中脘這幾個穴位,一針一個準兒!”
岐伯也笑得合不攏嘴:“陛下真是聰明,不過啊,這針灸治療腹痛啊,雖然效果顯著,但也得因人而異。每個人的體質不同,病情也不同,所以治療起來還得靈活變通。不過呢,隻要掌握了這些基本穴位和原理,應對一般的腹痛還是綽綽有餘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