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這天心情似乎不太好,可能是宮裡的瑣事又堆成了小山,或者是最近天氣變化莫測,讓他的老腰又開始隱隱作痛。不過,他可不是個輕易放棄的人,於是,他決定找岐伯,來聊聊怎麼解決一些讓人頭疼的健康問題。
黃帝一臉愁容地說:“岐伯啊,最近我這心裡老是不踏實,感覺有啥東西堵著似的,特彆是打嗝打得我都快成‘嗝神’了,你說這可咋整啊?”
岐伯一聽,心裡暗笑,這黃帝平時一副威嚴模樣,原來也會被小小的打嗝困擾啊!但他可是專業的,於是正色道:“黃帝啊,你這打嗝的毛病,在中醫裡我們叫它‘噫症’。彆擔心,這事兒好辦!咱們來個針灸療法,補足你的太陰、陽明二經,保證你藥到病除,嗝聲止!”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針灸?聽起來挺高大上的嘛!那你快說說,這太陰、陽明二經到底是咋回事?針灸又要紮哪兒呢?”
岐伯清了清嗓子,開始了他的針灸科普小課堂:“咱們先說這太陰經吧,它可是脾胃的‘守護神’,主要負責運化水穀,讓你的消化吸收順順暢暢。其中,有個穴位叫‘足三裡’,那可是養生大穴啊,位置嘛,就在你小腿外側,膝蓋骨下三寸的地方。你找找看,是不是有個地方按上去酸酸漲漲的?對,就是那兒!針灸這個穴位,能調理脾胃,強身健體,打嗝什麼的,統統都不是問題!”
黃帝一聽,連忙低頭找起了自己的“足三裡”,一邊找還一邊自言自語:“哎呀,我這小腿上穴位還挺多嘛,得好好記記,以後自己也能給自己紮兩針,省得老是跑來找岐伯!”
岐伯見他這副模樣,忍不住笑了:“黃帝啊,你這自學成才的精神可嘉,但針灸這事兒,還是得講究個手法和火候,彆把自己紮成了篩子哦!”
黃帝尷尬地笑了笑,繼續追問:“那陽明經呢?又有什麼高招?”
岐伯解釋道:“陽明經啊,那可是大腸和小腸的‘總司令’,主管排便和排毒。說到治療打嗝,咱們得請出‘合穀穴’這位大將!它就在你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靠近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你試著用力按一下,是不是有種酸麻脹痛的感覺直衝指尖?沒錯,就是它了!針灸合穀穴,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讓你的打嗝聲瞬間消失無蹤!”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一邊點頭一邊在自己的手上比劃:“原來如此,這針灸學問還真不少呢!看來我以後得多向你請教請教了!”
岐伯擺擺手:“黃帝你太客氣了,咱們這可是互相學習嘛!不過,話說回來,針灸雖然神奇,但也不是萬能的。要想身體健康,還得靠你平時多注意飲食起居,少熬夜,多吃蔬菜,少喝酒,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治未病’啊!”
黃帝一聽,連連點頭:“對對對,岐伯你說得太對了!我以後一定注意身體,不再讓這些小毛病找上門來!”
說完,黃帝就讓岐伯給他來了個針灸套餐,一番操作下來,打嗝聲果然漸漸止住了。黃帝那叫一個神清氣爽,直呼:“岐伯啊,你這手藝真是絕了!以後我這皇宮裡的禦醫都得向你學習學習!”
說到這裡,咱們再來詳細聊聊這兩個神奇的穴位吧,保證讓你聽完之後,也能成為半個“針灸小達人”!
足三裡:脾胃的守護神
位置: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簡單來說,就是膝蓋骨下方大約四橫指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並攏,以中指中節橫紋為標準,四指橫量作為3寸)的地方。
作用:足三裡可是中醫裡的“明星穴位”,被譽為“養生第一大穴”。它不僅能調理脾胃,增強消化吸收功能,還能提高免疫力,增強體質。經常按摩或針灸這個穴位,對於改善食欲不振、腹脹、腹瀉、便秘等脾胃問題都有很好的效果。而且,它還能幫助調節血壓、血糖,對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哦!
合穀穴:疏通經絡的“大將軍”
位置: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簡單來說,就是你把拇指和食指並攏,虎口處肌肉隆起的最高點就是合穀穴啦!
作用:合穀穴可是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的高手!針灸或按摩這個穴位,不僅能快速緩解頭痛、牙痛、咽喉腫痛等上火症狀,還能治療打嗝、胃痛、便秘等消化問題。而且,它還有鎮靜安神的作用,對於失眠、焦慮等問題也有一定的緩解效果哦!
有一天,黃帝碰到了岐伯,倆人就開始聊起了天。黃帝問:“岐伯啊,你說這人有時候噴嚏打個不停,咋整呢?”岐伯一聽,嘿嘿一笑,說:“這事兒簡單,補足太陽、眉本就行啦!”
黃帝一聽,眉頭一皺,心想:“啥玩意兒?太陽、眉本?這是哪跟哪啊?”岐伯一看黃帝這迷茫樣,就知道他沒聽懂,於是就開始了一段爆笑又詳細的講解。
岐伯說:“黃帝啊,你看這‘補足太陽’,說的其實就是咱們中醫裡的足太陽膀胱經。這條經絡啊,可是咱們人體裡的大功臣,從頭到腳,貫穿全身。它要是出了問題,人就容易感冒、頭疼、脖子僵,還有啊,就是噴嚏打個不停!所以,咱們得給它補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黃帝一聽,恍然大悟:“哦,原來如此!那咋補呢?”
岐伯說:“補嘛,當然是用針灸啦!咱們可以針灸這條經絡上的一些重要穴位。比如說,風門穴、肺俞穴、脾俞穴等等。這些穴位啊,都是足太陽膀胱經上的‘能量站’,針灸它們,就能給這條經絡加油打氣,讓它恢複活力!”
黃帝一聽,來了興趣:“那你快說說,這些穴位都在哪兒?有啥作用?”
岐伯就開始一一介紹:
風門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