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在背部,當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風門穴啊,顧名思義,就是風邪入侵的門戶。針灸這個穴位,可以驅散體內的風寒邪氣,增強身體的抵抗力。你想象一下,冬天寒風凜冽,你站在外麵,冷得直打哆嗦。這時候,如果有人在你背後給你針灸一下風門穴,你立馬就會感到一股暖流湧遍全身,整個人都暖和起來了!噴嚏嘛,自然也就止住了。
肺俞穴:
位置:在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肺俞穴是肺臟在背部的反映點。針灸這個穴位,可以調理肺臟的功能,增強肺部的宣發肅降能力。你想啊,肺是咱們人體的呼吸器官,它要是出了問題,人就容易咳嗽、氣喘、呼吸困難。而噴嚏呢,其實就是肺氣宣發不暢的一種表現。所以,針灸肺俞穴,就能讓肺氣順暢起來,噴嚏自然也就沒了。
脾俞穴:
位置: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脾俞穴是脾臟在背部的反映點。針灸這個穴位,可以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你可能會問:“噴嚏跟脾有啥關係啊?”嘿,關係可大了去了!中醫認為啊,脾是後天之本,它負責運化水穀精微,為身體提供營養和能量。如果脾虛了,身體就會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而噴嚏呢,其實就是身體在向你發出警告:“喂,老兄,你脾虛了,得趕緊補補啊!”所以,針灸脾俞穴,就能增強脾胃的功能,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噴嚏嘛,也就跟著消失了。
黃帝一聽,連連點頭:“原來如此!那‘眉本’又是啥呢?”
岐伯笑了笑說:“眉本啊,其實說的就是咱們眉毛根部的攢竹穴。這個穴位啊,是足太陽膀胱經的起始穴位之一。針灸它呢,可以疏通經絡、醒腦開竅、明目安神。你想啊,有時候你噴嚏打個不停,其實就是膀胱經不通暢、肺氣宣發不暢的表現。而攢竹穴呢,就像是膀胱經上的一把‘鑰匙’,針灸它就能打開這把‘鎖’,讓膀胱經通暢起來。肺氣順暢了,噴嚏自然也就止住了。”
黃帝一聽,哈哈大笑:“老岐啊,你這解釋得太到位了!不過啊,我還是有個疑問:為啥針灸這些穴位就能治病呢?”
岐伯就開始給黃帝科普起了中醫的針灸理論:“黃帝啊,你看這人體啊,就像是一個複雜的網絡。經絡呢,就是這個網絡的線路;穴位呢,就是線路上的‘開關’。針灸這些穴位呢,就像是調整這些‘開關’的狀態。有的穴位呢,針灸一下就能打開身體的‘能量閥門’,讓氣血流通起來;有的穴位呢,針灸一下就能關閉身體的‘病邪之門’,讓病邪無處遁形。所以啊,針灸這些穴位就能治病啦!”
黃帝又對身邊的岐伯說:“嘿,岐伯,你說咱們要是遇到個頭疼腦熱的,該怎麼治呢?”岐伯一聽,就知道黃帝這是又想探討醫術了,於是慢悠悠地回答:“黃帝大人啊,這事兒簡單,咱們得用‘嚲’這裡我們可以理解為一種順應自然、因勢利導的治療方法)的方法,看準病症所在,然後在分肉間進行補瀉。”
黃帝一聽,眉頭一皺,心想:“這‘嚲’到底是個啥玩意兒?分肉間又是哪兒?”岐伯一看黃帝的表情,就知道他沒聽懂,於是開始了一段爆笑又詳細的講解。
“黃帝啊,你看這人體啊,就像個大自然,各種病症就像是自然界的風雨雷電。咱們要治療這些病症,就得順著它們的性子來,不能硬碰硬,對吧?就像你遇到個倔脾氣的人,你不能跟他對著乾,得順著他的毛捋,這樣才能讓他舒心。這‘嚲’啊,就是這個意思,順應、因勢利導。”
黃帝一聽,恍然大悟:“哦,原來如此,那分肉間呢?是不是就是咱們平時說的肌肉縫隙啊?”
岐伯點頭:“對頭,分肉間就是咱們說的肌肉縫隙,也就是經絡穴位所在的地方。你想啊,經絡就像是人體的高速公路,穴位就像是高速公路上的服務區,咱們要治療病症,就得在這些服務區裡動手腳。”
黃帝一聽,來了興趣:“那咱們說說具體的穴位吧,比如這頭疼腦熱的,咱該紮哪兒?”
岐伯微微一笑:“頭疼啊,那肯定是風池穴的問題。風池穴啊,就在後脖子上,兩根大筋的旁邊,跟耳朵平行的地方。你摸摸看,是不是有個小坑?這就是風池穴了。它可是治療頭疼的特效穴,不管你是因為受風了、著涼了,還是因為熬夜了、壓力大導致的頭疼,紮一針風池穴,保證你立刻神清氣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黃帝一聽,連忙伸手去摸自己的風池穴:“哎喲,還真是有個小坑呢!那要是感冒了,咱該紮哪兒呢?”
岐伯指了指黃帝的鼻子:“感冒啊,那肯定是肺的問題。你得找合穀穴,就在手背上,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之間,靠近第二掌骨的地方。你把手張開,然後用另一手的拇指去按,是不是有個酸痛的點?這就是合穀穴了。它可是肺經的特效穴,不管你是風寒感冒還是風熱感冒,紮一針合穀穴,保證你鼻涕不流、咳嗽不止。”
黃帝一聽,連忙擺手:“等等等等,岐伯老兄,你這說的啥呀?紮一針還咳嗽不止了?那不是越治越糟嗎?”
岐伯一看黃帝急了,連忙解釋:“哎呀黃帝大人,你彆急嘛。我是說啊,紮了合穀穴之後,你的咳嗽症狀會得到緩解,但不是說一下子就不咳了。你得給它點時間,讓藥效發揮出來嘛。”
黃帝一聽,這才鬆了口氣:“哦,原來是這樣啊。那要是胃疼了,咱該紮哪兒呢?”
岐伯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胃疼啊,那肯定是胃經的問題。你得找足三裡穴,就在小腿外側,膝蓋骨下麵三寸的地方。你把手掌張開,四指並攏,放在膝蓋骨下麵,然後小指的外側就是足三裡穴了。它可是胃經的特效穴,不管你是吃多了撐的、餓狠了疼的,還是胃酸過多、胃痙攣導致的胃疼,紮一針足三裡穴,保證你胃裡暖暖的,很舒服。”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這麼神奇?那要是失眠了,咱該紮哪兒呢?”
岐伯指了指黃帝的頭頂:“失眠啊,那肯定是心的問題。你得找神門穴,就在手腕上,手掌那一麵的橫紋處,小指那一側的凹陷裡。你把手掌朝上,然後用另一手的拇指去按,是不是有個酸痛的點?這就是神門穴了。它可是治療失眠的特效穴,不管你是因為壓力大、焦慮導致的失眠,還是因為生物鐘紊亂、熬夜導致的失眠,紮一針神門穴,保證你晚上睡得香、早上起得早。”
喜歡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請大家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