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府人馬出動之際。
暗衛的騎兵也從樹林中殺出。
不管戰船防護如何到位,他們都不敢賭那萬分之一的意外。
暗衛夜以繼日的訓練,就是為了名字中的這個“衛”字。
四海商會從海外貿易獲取的龐大收益,其中不少就花在了暗衛身上。
不管是餉銀,還是裝備,都絕對是現在大明朝頂級的那批。
他們身下騎的戰馬,是徐聞在塞上馬場,結合了中亞汗血寶馬和蒙古馬培育出來的新一代戰馬,兼具耐力和衝擊力,馬身還披掛了皮鐵相間的馬甲。
騎士們則身著全身消光處理過的衝壓板甲,很符合暗衛這個稱呼。
內裡還有一層鎖子甲護身,可謂防護到了牙齒。
馬後掛著火銃,單手弩,長矛,馬刀,分彆對應著遠中近三個距離交戰範圍。
各種武器也是最新最好的,剛剛通過試驗的最新式燧發槍,就裝備給了他們。
因為良品率的原因,這樣一支槍的造價,堪比一匹戰馬。
而冷兵器也是精工細作,任何一柄如果放到草原上,都會引起部落間的哄搶,這都是可以當作傳家寶的武器。
這樣豪華的配置,哪怕有四海商會的財力支撐,也沒有裝備多少部隊。
目前護衛著朱高熾的這支騎兵,已經差不多占了一半的數量。
能夠和這樣的精銳對抗,還有勇氣發起衝鋒,漢王的親衛戰力也不遑多讓。
朱高煦在政治智慧上或許差了點,但是關於戰爭的技能,他差不多都點滿了。
靖難戰爭中,徐聞使用的各種新戰法,新武器,都被他全盤接收。
巡邊時期,詢問所做的各種部署,改革,朱高煦也全部記錄下來,這些都用在了自己的親兵上。
最關鍵一點,他手底下的親衛,都是見過血的。
朱棣掃平漠北後,整個草原已經沒有成建製的敵軍。
但為了長治久安,大明邊軍已經形成了習慣,每年春秋兩季,都會前出草原練兵,隻要發現疑似蒙元餘孽,就會毫不留情地進行打擊,這也是徐聞默許的。
草原上的人哭,總好過中原的百姓哭。
滿清時期對於草原的控製就很好,徐聞不介意借鑒一下。
朱高煦就陸陸續續讓自己的親兵混入這些邊軍中,參加了對草原的打擊。
也就是現在暗衛麵對的部隊,一個個野性十足,當看到自己對麵的半具裝騎兵後,不懼反喜,吼叫著就衝了上去。
胯下被朱高煦精心挑選的漠北戰駒也感受到主人的戰意,猛然加速,拉近和敵人的距離。
兩支可謂是當世單兵能力最強的騎兵,在這個不知名地展開了戰鬥!
雙方師出同源,主要作戰思想都是沿襲徐聞對騎兵的定義,機動,火力,防護。
兩百步距離上,暗衛首先開火,新式燧發槍將命中率提高了不少,至少不是隨緣射擊。
使用半定裝彈藥,讓騎士不用臨時壓火藥,到了距離,提槍就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