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營帳中寂靜無聲,隻有偶爾的風聲吹過,帶來陣陣寒意。
朱祁鎮站在營帳中,心緒難平。
他看向窗外,看到瓦剌的騎兵仍舊在遠方徘徊,未曾徹底撤離。
他心中暗自思量:如果再等下去,瓦剌會將明軍逼得越來越緊,而自己是否能在這樣的環境中突圍,逃回京城,依然是個未知數。
“隻要能堅持下去,支援就會趕到。”
朱祁鎮在心中默默對自己說道。
他知道,自己隻能依靠這一點微弱的希望,等待著改變局勢的時刻。
但在這漫長的夜晚,瓦剌的威脅,始終如一把懸在頭頂的利劍,隨時可能落下。
朱勇突然想起,有一次與武國公徐華閒聊京師附近的地形,徐華特意提醒過他土木堡,並告訴他這個地方為何會被廢棄。
徐華當時就提到,土木堡並不是一個適合長期駐紮的地方,儘管地勢較高,但缺乏水源。
而在行軍過程中,水源的缺乏幾乎是致命的。
“陛下,臣建議趁天色還早,不如往東移至懷來城,距離此地不過二十餘裡。”
朱勇望著逐漸變暗的天色,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王振眉頭微皺,顯然對朱勇的提議並不十分讚同:“這就是你說的時間還早?馬上就要天黑了,而且今天我也隻敢走了二十多裡地的路,接下來再走二十多裡,你打算怎麼辦?而且土木堡如何不能堅守?”
朱勇深吸一口氣,終於忍不住說道:“土木堡並沒有水源。”
“越王殿下曾在一次閒談中提到過土木堡,武國公還專門去考察過,確定這裡隻能作為臨時停留點,根本不適合長期駐紮。”
“軍隊不僅要燒水做飯,照料傷員,還要喂養大批拉車的牲口,所有這些都需要大量的水源。”
朱勇的話語中,透露出不容忽視的嚴峻現實。
王振卻不以為然,揮了揮手:“就隻是當成今天的駐紮地罷了,大家堅持一天有什麼問題?事已至此,我們大家共克時艱,難道還要拖延嗎?”
王振的話雖看似合理,卻忽略了戰鬥的實際需求和長遠的考慮。
於是,軍中的其他將領們顯得異常沉默。
儘管大家明白王振在朝堂上權力滔天,但此時在戰場上,他的決策卻顯得有些輕率和不切實際。
沉默了一會兒,一路上隨駕打醬油的內閣次輔曹鼐終於開口:“陛下,成國公乃軍中宿將,我覺得還是聽他的話比較好。”
曹鼐的話雖簡短,卻猶如一把利劍,直接切中要害。
此時的情況已經到了關鍵時刻,每一個決策都可能關係到大軍的存亡。
身為文官,次輔大人可不想被瓦剌人俘虜,名留千古。
他早就看出王振不靠譜了,打仗這種事,還得靠武將才行。
曹鼐的發言,也給了朱勇一點希望。
朱祁鎮敏銳地察覺到局勢的緊張,雖然心中有些猶豫,但最終決定給朱勇一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