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月後,張輔於病榻之上安然辭世。
臨終時神情安詳,麵帶微笑,仿佛放下了心中重擔。
成化帝親賜諡號“忠毅”,下令三日內百官吊唁。
京師百官自內閣至六部皆親往吊祭。
越王徐聞身著素服,拄杖緩步,麵色凝重,親臨靈前祭拜。
靈堂中香煙繚繞,哀樂低鳴。
張輔次子張懋主持喪禮,行禮周全,衣冠整肅,頗得人心。
而此時,府中最不安的卻是張忠。
他自聽聞賓客交談中道及父親張輔臨終奏表,意欲由次子張懋承爵,不禁麵色大變,胸中怒火翻湧。
“我是嫡長子,憑什麼不讓我承爵?”
第二日,張忠叫來仆人,抬著轎子,直奔吏部,討要說法。
彼時尚未等朝廷下詔,張忠便趁張輔葬禮未畢之時,大鬨朝廷。
吏部正堂之上,官員們正商議禮製,忽聞外頭鼓噪。
門外轎子抬進,一人癱坐其中,麵容憤怒,竟是張忠。
張忠揮手大呼:“我是英國公嫡子!太祖《諸司執掌》有明文規定,勳臣爵位須由嫡長子承襲!如今要傳給庶出,豈非亂綱常?!”
他一麵大聲念詔令,一麵揮舞手中冊本,怒不可遏,吏部群官麵麵相覷,場麵一時混亂。
正當其喧囂之際,一陣寒風入堂。
錦衣衛指揮使徐林帶隊趕來,身著飛魚服,神色肅然。
未待眾人反應,徐林當即走上前,揚手便是一巴掌:“你還知道什麼叫綱常?連你兒子是不是你親生的都說不清楚,還來這裡爭爵?”
張忠被扇得一頭偏轉,啞口無言。
徐林怒喝:“你既不尊父命,又不顧國禮,更敢在太祖祖製前攪渾水,若不是念你父親舊情,今日便叫你進詔獄吃牢飯!”
“若你還認得家門,就趕緊回去守靈,彆在朝廷門前丟人現眼。”
張忠伏在轎中,不敢還口。
他沉默片刻,最終讓仆人抬著轎子回府。
這場鬨劇傳開後,朝中輿論一時紛亂。
原本隻是吏部內部的小事,竟然被鬨上了台麵。
此事引發了許多議論,朝堂上下對此紛紛發表意見。
在《諸司執掌》中,的確有明確規定,勳臣的爵位應當由嫡長子繼承。
如果嫡長子因故無法繼承,則由嫡長孫承襲;
如無嫡長孫,則由嫡次子承襲;
若再無嫡次子,則庶長子可以繼承。
按照這一規定,張忠應是英國公爵位的第一繼承人。
然而,由於張忠的殘疾和無法自理的身體狀況,他顯然不能繼續擔任這一職位。
根據慣例,若嫡長子有問題,繼承人應該是張忠的長子,張傑。
關於張傑是否為張忠親生之事,雖然坊間有諸多猜測,但至今未能實錘。
因此,雖然張傑的身份仍處於疑雲之中,但既沒有確鑿證據證明張傑非張忠親生,也就無法因此完全排除張傑繼承的可能。
朝廷內外,關於張忠爭爵的聲音此起彼伏。
許多人開始質疑,是否應該因為一些未被證實的疑點,就輕易地讓一個庶出的張懋繼承英國公的爵位。
既然徐聞已答應張輔的請求,英國公爵位承襲之事自然需要妥善處理。
不僅張輔要死得體麵,身後的事同樣不能馬虎。
深知張輔一生功勳卓著,理應得到應有的尊重與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