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然不記得其它的對白,隻記得最終的結果,是我再度回到了那個家中。
或許天下間的父母,都是愛自己孩子的吧?
隻是因為愛的方式各有千秋,才使得各自的親情故事大相徑庭。
對於“換鎖”這件事情,二舅不能理解她的妹妹,我也不能理解自己的媽媽。
直到後來,我也有了自己的兩個兒子。當我試圖去糾正他倆像我一般頑劣的行徑時,我忽然就理解了我的媽媽。
我從小就沒了父親。
負責在外賺錢養家,需要從政商兩界幾乎完全被男人掌控的世界裡拚搏奮鬥的媽媽,在我的世界裡,其實一直在努力扮演著爸爸的角色。
她犧牲掉了自己的母性,披上了“父親”才有的威嚴“外衣”,就隻是為了讓我可以比那些有著父親在世的孩子們,活的更有尊嚴。
就算是以剝奪掉我在“家中”的尊嚴為代價,她也在所不惜。
可她又畢竟隻是一個女人。
戲演的再逼真,也總會有卸妝落幕的時候。
一直活在角色的矛盾裡,她偶爾也會崩潰。
是我總在得到了物質的同時,還要在她身上索取精神的給予。
如果,她是我的父親,不是我的母親的話,那她便是完美的。
但偏偏她既是父親,又是母親。
我也是寫到這裡,忽然就懂得了我的媽媽。
還好,一切都還來得及。
隻是當時繼續發生的太多故事,幾乎讓一切都“悔之晚矣”。
這才是這本書的意義吧。
理解萬歲。
沒過多久,媽媽便辦成了我的第二次轉文。
我知道,那又是“金錢”的力量。
雖然叛逆於媽媽長久以來的教育,我對“金錢”二字,有種發自靈魂深處的厭惡。
但我成長至今發生的所有事情,卻無一件能夠真正擺脫“金錢”的鋪路。
隻因我們都活在了一個,被“金錢”掌控的時代。
我忘了到底是受了我的“教唆”,還是為了心中的“愛情”,總之婷婷也陪我一起轉了文科。
但她卻沒有花錢。
雖然我倆沒能分到一個班級,但這並不影響我因此而感動。
因為一中是高一起便分了文理。為了不讓盲目中做錯了選擇的學生們,耽誤了學校的升學率,所以在臨近高三之前,學校便給了每名學生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
為了學校自己的聲譽,這個機會當然是“免費”的。
但對於我這種經常損害學校聲譽的學生來說,這個機會則是“昂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