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二日,乾城與德音在家提前過了中秋節。乾城、德音、紫葲和三個兒女一起吃了一頓團圓飯。轉天乾城一早出了麗正門與金川、屏山兩伯第的五百私兵會和後,直奔逐雲衛和揚威營駐地而去。來到大營,乾城與逐雲衛、揚威營以及神威火銃營的五品以上長官會麵,隨後緊鑼密鼓視察各營官兵的裝備和精神狀態。當日夜間乾城製定詳細的訓練計劃,準備在大軍出征前展開為期半年的訓練。訓練最終目的是實現各營與水軍協同作戰,不同兵種能夠緊密配合充分發揮火器和騎兵優勢。
乾城雷厲風行,轉天組織各部隊開展體能訓練。八月十五日一早,在乾城的催促下,各營官兵哭爹喊娘來到校場集合。一位揚威營小兵向身邊的伍長抱怨道:“咱們這位蕭總兵太不近人情,過中秋也不放假。”
伍長名作泰寧,他神情嚴肅道:“咱們的總兵大人可是收複西域的大功臣,聽說跟他出兵放馬的官兵都發了財。在西域家家有房有地,每年還能賺到銀子。咱們跟著蕭大人苦點累點,以後能發筆小財娶個媳婦也值了。”
小兵又發牢騷道:“西域?咱們這回是去鳥不拉屎的新羅。新羅能和西域比嗎?西域地域遼闊物產豐富,新羅地方狹窄、窮山惡水、遍地都是刁民,到哪裡去搞銀子?”
小兵話音未落,就聽隊尾的小旗官喝道:“操練如打仗,再瞎叨叨,小心被隔了舌頭?”
小兵連忙吐了一下舌頭,挺起身來。
乾城在檢閱台上傳下命令:“今日中秋,全體將士上午練兵,中午會餐,下午回營休息。今日訓練優異者賞銀二兩。”
乾城命令一層層傳下去,眾將士無不踴躍。
到了中午乾城帶著薑士禎、鐘伯、鄭德賢與揚威營、神威火銃營以及逐雲衛的長官一齊推杯換盞。席間乾城又給各營長官包了一個二十兩金子的紅包。眾將士紛紛起身推辭,這個紅包對於這些平日有灰色收入的將軍來說,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怎麼也值個兩、仨個月的俸祿。揚威營都指揮、黎川伯孟綰陪著笑臉起身說道:“屏山伯要我孟某往東,我絕不敢往西。這都是作下官的本分,哪裡能收大帥的紅包?”
乾城嗬嗬笑道:“各位拋家舍業,陪著我風裡來雨裡去,實在是於心不忍啊。”
逐雲衛指揮使成斌、神威火銃營指揮使何嶽立也起身行禮,向乾城作表態發言:“我等甘願追隨大帥風裡來雨裡去,即便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乾城看到三位長官畢恭畢敬的表態非常滿意,便招手示意請三人入座吃席。一桌人這才推杯換盞熱絡起來。一個時辰後,眾人酒足飯飽懷揣紅包向乾城告彆準備回營休息時,就見一名小校快步走來。他的身後還跟著幾名廣聞寺的官員。眾人見狀都是一怔。
乾城見狀連忙帶著一眾將領上前迎接。隻見打頭的一位宦官說道:“請屏山伯接旨。”
這道旨意非常簡潔,命乾城火速還京預備參加明日的朝會。接過聖旨眾人麵麵相覷。帶隊的中官趾高氣揚道:“屏山伯還不跟咱家還京?”
乾城正要上馬回京時,就見鄭德賢笑嘻嘻跑上來。他塞給乾城一冊卷軸,然後說道:“姐夫,我送給您一個錦囊妙計,不到關鍵時刻切勿輕易打開。”
乾城心事重重,不知陛下為何突然召喚自己回京。他並沒心思搭理鄭德賢,但在一眾廣聞寺的官員麵前又不好發作。隻好接過卷軸胡亂揣入懷中直奔京師而去。
入京後幾位廣聞寺官員將乾城一直送到家門口,這才告辭離去。乾城剛到屏門就見德音和紫葲出來迎接。乾城怕二人擔心,連忙換了臉色,笑道:“陛下降下旨意,命我回家過一個團圓的中秋節。”
隻見鄭德音和紫葲神情緊張,隻是跟著乾城走入二進院正房中堂。乾城一屁股坐在太師椅上,脫掉官帽就要放在手旁的案子上。忽然乾城發現案子上有一個精美的木匣。
這時紫葲連忙上來雙手接過乾城的官帽。德音上前側身坐在右側的太師椅上,然後打開木匣。隻見木匣中是一頂精致的七梁白玉束發冠,還配著一根金簪。發簪頭上還鑲嵌著一枚形似壽桃的紅寶石。
乾城一怔,問道:“娘子這是。”
鄭德音麵帶不安道:“這是錦繡公主今日特意送來的。”
乾城又是一怔,覺得德音今日很是反常。若是平日裡收到錦繡公主送給自己禮物,肯定會醋意大發,今日這是怎麼了?
原來今日錦繡公主早早從尚服局要來七梁束發白玉冠,中午送到乾城家中。公主來到乾城家的宅門前隻見從前景物並無變化,轉過影壁牆就見街門的門框上依舊是兩塊匾額。上邊一塊是禦筆“扶雲鄉君”,下邊一塊也是禦筆“武魁”。看門的王四牛認識公主,連忙帶著老婆跪在路邊。公主點了點頭,仍然靜靜看著街門上的牌匾,心中感歎七年來物是人非。
由於“扶雲鄉君”的牌匾始終壓在“武魁”的牌匾上,所以乾城在京城的這處住所被京師百姓戲稱“扶雲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