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七律·聞楊亞俊案有誡_唐詩宋詞漫話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唐詩宋詞漫話 > 第274章 七律·聞楊亞俊案有誡

第274章 七律·聞楊亞俊案有誡(1 / 1)

《七律·聞楊亞俊案有誡》

驚雷昨夜震南關,

霹靂穿雲碎玉冠。

初誌終隨濁浪改,

長堤竟被蟻泥攢。

銅駝巷裡金珠匿,

鐵網階前霜雪寒。

莫道邊城天海闊,

清波自鑒寸心丹。

……

賞析:以詩為誡,在曆史鏡鑒中照見初心與底線

一、詩體與文脈:承古典諷喻之魂,寫當代反腐之實

七律之妙,在於“格律謹嚴而意脈流動”,既能以對仗之工顯邏輯之密,又能以意象之巧藏情理之深。此詩延續了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現實關懷,白居易“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諷喻精神,將楊亞俊案這一個案置於“權力與欲望”“初心與異化”的永恒命題中,以古典意象包裹當代議題,形成“以古鑒今”的張力。全詩七聯起承轉合,從“驚雷震案”到“清波自鑒”,既寫反腐之威,更寫守正之要,字裡行間皆是對“為官者當如何自處”的叩問。

二、首聯:驚雷破幻,寫“身份崩塌”之痛——起筆即見鋒芒

“驚雷昨夜震南關,霹靂穿雲碎玉冠”,以“雷霆”意象開篇,如利劍破鞘,瞬間撕開腐敗的偽裝。

“驚雷”“霹靂”自古便是“天威”的象征。唐人李賀《雁門太守行》有“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以天地異象寫戰事之烈;此處則以“震南關”防城港地處南疆要塞,古稱“南關”)點出地域,用“驚雷”喻紀委監委的審查調查,一個“震”字,既寫行動的突然性,更顯反腐力度——無論位高權重,還是地處偏遠,“天網”之下無人能逃。

“碎玉冠”尤見匠心。“玉冠”非指實物,而是官員身份、聲譽的象征如“冠冕堂皇”之“冠”),它本應代表“清正”與“尊嚴”。“碎”字比原作“裂”字更具毀滅性:“裂”是破損,“碎”是徹底崩塌。這讓人想起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中對“冠冕”的珍視,而此處“玉冠碎”,恰是對“折腰事權貴”“貪腐失節”者的反諷——昔日的“衣冠楚楚”,終因腐敗化為碎片。

首聯以“天威”喻“法威”,起筆便奠定“反腐無禁區、失節必嚴懲”的基調,為全詩的“誡”字立骨。

三、頷聯:初心失守,析“墮落軌跡”之因——承續警示內核

“初誌終隨濁浪改,長堤竟被蟻泥攢”,從“事件爆發”轉入“根源剖析”,以兩組比喻揭示腐敗的漸進性,暗合“防微杜漸”的古訓。

“初誌”直指黨員乾部入職時的“初心使命”如“為人民服務”的誓言),比原作“美質”更具針對性。“濁浪”則喻權力場中的誘惑——或為金錢美色,或為人情圍獵,如“濁浪排空”般洶湧。“改”字含深意:初心的喪失並非被迫,而是在“濁浪”中逐漸“主動變質”,恰如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所言“智勇多困於所溺”,沉溺於欲望,終致初心蒙塵。

“長堤竟被蟻泥攢”化用“千裡之堤,潰於蟻穴”《韓非子·喻老》),“蟻泥攢”的“攢”聚集、堆積)比“蟻穴穿”更強調過程:腐敗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如螞蟻銜泥般,一點一點累積——一次違規收受、一次人情偏袒、一次權力尋租,看似“小事”,最終卻讓“長堤”黨紀國法、政治根基)崩塌。唐人杜牧《阿房宮賦》“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正與“長堤毀於蟻泥”呼應:毀滅自身的,從來不是外力,而是日積月累的放縱。

頷聯對仗精嚴,“初誌”對“長堤”個體初心與製度根基),“濁浪改”對“蟻泥攢”外部誘惑與內部縱容),從“個人變質”到“係統受損”,層層遞進,將腐敗的“漸進性”與“破壞性”寫得入木三分。

四、頸聯:公私對決,顯“法網恢恢”之嚴——轉寫正邪終局

“銅駝巷裡金珠匿,鐵網階前霜雪寒”,以“私利”與“法紀”的尖銳對立,展現腐敗的貪婪本質與必然結局,是全詩“衝突感”的高潮。

“銅駝巷裡金珠匿”化用“銅駝荊棘”典故《晉書》載“銅駝街”為西晉繁華之地,後因戰亂淪為荊棘叢生之所),此處“銅駝巷”喻腐敗者鑽營的“利益場”——曾經的權力尋租地、暗箱操作處,如今成了藏匿“金珠”不義之財)的窩點。“匿”字寫儘貪腐的隱蔽與心虛,恰如杜甫“朱門酒肉臭”中“朱門”的奢靡,皆揭露“以權謀私”對公共利益的吞噬。

“鐵網階前霜雪寒”中,“鐵網”直指“法網”如“天羅地網”),“階前”暗喻審判現場如法庭台階),“霜雪寒”則有雙層意涵:一是法紀的冰冷無情“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二是腐敗者麵對懲處時的悔恨與絕望如“霜雪覆身”般徹骨寒冷)。這與元縝“由來君臣間,寵辱在朝暮”的感慨相通,皆道破“權力失控必遭反噬”的鐵律。

頸聯“銅駝巷”對“鐵網階”腐敗溫床與法紀現場),“金珠匿”對“霜雪寒”貪婪所得與悔恨結局),對比強烈,既寫儘腐敗的醜陋,更顯“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的必然——“匿”得再深,終會被“鐵網”捕獲;貪得再多,終會在“階前”感受“霜雪”之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五、尾聯:清波為鏡,立“丹心自守”之誓——合於勸誡初心

“莫道邊城天海闊,清波自鑒寸心丹”,從“批判腐敗”轉向“倡導堅守”,以簡潔意象收束全詩,賦予“警示”以正向力量。

“莫道邊城天海闊”回應首聯“南關”,點出防城港“沿海沿邊”的地理特征。“天海闊”本是壯闊之景,卻被“莫道”否定——彆以為地域偏遠、監管“鞭長莫及”,就可心存僥幸。這與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豁達不同,此處的“天海闊”是對“僥幸心理”的棒喝:無論空間多遼闊,法紀的“尺度”從未縮短;無論環境多複雜,底線的“重量”不容輕慢。

“清波自鑒寸心丹”以“清波”喻“法紀”與“民心”如“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寸心丹”則化用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丹心”,直指“忠誠”——對黨的忠誠、對人民的忠誠、對初心的忠誠。“自鑒”二字強調:無需他人監督,當以“清波”為鏡,日日審視自己的“寸心”是否仍如“丹”般赤紅。這比原作“紅蓮照影”更直接,將“清廉”從象征落到“心性”,勸誡黨員乾部:守住“丹心”,便守住了一切。

六、全詩主旨:在“破與立”中重思“為官之道”

修改後的《聞楊亞俊案有誡》,比原作更聚焦“黨員乾部”的身份屬性,更突出“初心—異化—嚴懲—自守”的邏輯鏈。詩中,“驚雷”“鐵網”是“破”——打破“位高權重可妄為”“地處偏遠能僥幸”的幻想;“初誌”“寸心丹”是“立”——重申“為官者當守初心、存丹心”的根本。從“碎玉冠”的痛惜到“清波鑒”的清醒,從“蟻泥攢”的警示到“寸心丹”的堅定,全詩始終叩問一個核心: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責任”,而非滿足私欲的“工具”。

這種思考,與古典“官箴詩”的精神一脈相承。如白居易“心中為念農桑苦,耳裡如聞饑凍聲”的為民情懷,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擔當精神,皆在“寸心丹”中得到回響。最終,此詩告訴我們:反腐的終極意義,不僅是“懲前”,更是“毖後”;不僅是“震懾”,更是“喚醒”——喚醒每一位黨員乾部對“初心”的敬畏,對“丹心”的堅守。這,正是“誡”字穿越古今的重量。

喜歡唐詩宋詞漫話請大家收藏:()唐詩宋詞漫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建木降臨:從偶遇異族公主開始 律己仙言 像他這樣守男德的好男人不多了 治愈遊戲:心理師她靠讀心術封神 地球戰力差?神魔複蘇你又不高興 開局擺小攤,她以廚藝驚豔天下 時空碎片:救贖之交 六零:大小姐搬空娘家後躺贏 長相思之為相柳扭轉乾坤 霸王專業戶,娛樂圈戰力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