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警方傳統的偵破思路不同,我總是習慣用我自己的思維考慮案件。
這樣的事情,往往不被習慣傳統思路選擇探案的警方所看好。但有些時候,往往就是這樣的手法或許才是最終解破疑難案件的重要突破點所在。
那一刻,我理解了龍澤美奈子為什麼要選擇我的原因。
或許靈活的頭腦還是次要的,而針對這起案件的調查,最主要的還是要打破固有的思路和傳統方式的偵破束縛所帶來的死局。或許這一點,無疑才是至關重要的關鍵所在。
想通這一點的我,徹底摒棄了類似警方針對現場資料、結果的分析和調查。
畢竟如今距離案發時間,已經過去了兩年。
試想警方當時都沒有探究出此案的真相,那麼我按照他們既定並且尋常的道路走下去,無疑等同於原路返回。這樣毫無意義的巡回,根本就是在浪費時間,也更加沒有可能尋找到此案重要的突破點了。
相比於那些沒有用的案件調查報告,我對被害人的遺物更加感興趣。
說到這裡,就讓我不得不讓對龍澤美奈子表示讚賞了。畢竟關於這一點資料的收集,龍澤美奈子的確比警方要更加做得細致與到位。
或許就像她說的那樣,她隻是個商人,並不精通推理探案。若非如此,隻怕曾經的時候,這起案件不會就像警方傳統的探案思路那樣,就這麼草草般的了事才對。
被害人的遺物有很多,但品類卻比較單一。大量的書籍占據了主導,除了學業所需的固有學習資料之外,基本上剩下的都是我之前通過放大圖片所察覺到的國內外大量偵探、推理類型的小說了。
讓我感到驚訝的是,看似傳統的被害人,居然也對現實的一些疑難案件很感興趣。很多在當時來源於網絡上查詢到的實體案件,她都做出了詳細資料上的收集。
“我的夢想是當一名警察或者偵探,但家裡人的期望卻是我能在未來成為一名合格的經濟學者。”
在眾多被害人的遺物中,我找到了一本她在生前寫下的私人日記。而這樣的一句話,無疑也在這本日記之中。
被害人有寫日記的習慣,這讓我再度燃起了濃厚的興趣。
相比於其他,她的日記或許更能讓我找到我所想要找到的東西。我的直覺這樣告訴我,而這樣的結論無疑是正確的。
日記她並不是每天都寫,可一旦寫了就會記錄一些重要的事情。
我看完了這本日記的全部,並且由衷感謝龍澤美奈子出於謹慎,居然將這本日記的每一頁都已照片的形式呈現得極為清楚與明朗。
通過日記中一些瑣碎事情的記錄,讓我甚至了解到被害人的一些內心世界。
身為學生的她,看似成績優秀,但內心卻存在著常人所難以想象般的叛逆。正如我之前所發現的那樣,相比於家裡人對於她未來可以成為一名經濟學家的祈望,她似乎更喜歡冒險並且願意當上一名刑警或者偵探。
我的直覺告訴我,這本日記無論是警方還是曾經的龍澤美奈子應該都有注意到。然而細讀日記後的他們,或許僅僅隻是將這當成被害人自殺的一種理由。
和他們的認知完全不同,通過這本日記的閱讀,我認為被害人不會因此選擇自殺。
她雖然內心之中充滿叛逆,但卻十分熱愛她的家人。
她知道如果自殺會給家人帶來怎樣的傷害,因此讀完這本日記的我,更加確信和堅定了此案絕非自殺那麼簡單。
結論有了,但那隻是自我認知下的猜想。
想要徹底推翻曾經的結論,無疑還需要有力般的證據。但對於這份證據的尋找,無疑是段十分艱辛的裡程。
此時的我,已經有了新的思路。
至於思路的起源,無疑還是來源於這本被害人生前寫下的充滿珍貴的個人日記。
根據日記中的內容,讓我認識到了一個完全不同於表麵的她。
真實的她,或許並不像外表看到的那麼冷漠。隻是相比於一般同年齡段的學生,她除了推理、偵探小說之外,並沒有太多和廣泛般的愛好罷了。根據日記中的記載,她曾經想要加入學校裡一個名叫“幻想羽翼”的偵探社團。
這個社團,在當時被害人就讀的學校裡規模很大。甚至遠近學校內熱愛偵探推理的各大精英,全部雲集於此。
日記裡記述得很清楚,那就是曾經被害人有向這家社團提交了自己的入會申請。但是結果卻非常遺憾,那就是這家社團對於她的加入申請最終給出了拒絕的回複。
拒絕理由日記裡也有寫明,那就是這家社團因為當時的火爆,對入會者提出了一個特殊硬性的要求。而被害人提出申請的時候,正好趕上要求的開始。
“想要入會,你要證明你在偵探推理方麵的熱愛以及能力。”
被害人的日記中有這樣寫道,甚至她還提到了當時和她一並選擇入會的申請者,他們都是如何證明自己的。
“學生嘛,論文還是要占據主導的。畢竟他們不是警察,不可能有真實參加探案的機會。然而我卻不喜歡那些紙上談兵的論述,因為這對我實在是太過於簡單了。我要用屬於我的特殊方式加入社團,甚至以一名新人的身份讓他們一開始就對我刮目相看。”
日記中關於這件事的記述,僅僅隻到這裡。而全部的日記內容,也由此終結。時間隨之定格,而上麵的日期是距離兩年前的3月11號。
“日記中,她說她會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加入社團。甚至以一名新人的身份,讓社團內的成員在一開始就對她刮目相看。是啊,而那到底……會是什麼樣的特殊方法呢?”
我思索著這句話,心中充滿疑問的同時,卻又對此百思不得其解。
“等等,日記最後時間的定格是3月11號?!?”
那一刻,我似乎突然想到了什麼。倒吸了一口冷氣之間,內心充滿震撼的我,此時不禁再度回看起了最初被我甚至已經選擇了徹底放棄與擱淺的警方調查資料上去。
資料上,很明確的寫著被害人的死亡日期。
那是同年的4月9號,而這距離被害人最後日記的結點,居然僅僅隻相差了短短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而已……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