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頭叩拜,唱禮的是謝玉海——他的身份比價尷尬,在底下拜來拜去誰看著都彆扭,他自己也不太安心。
再說禮節無非是三拜九叩,奉節供獻,全過程半個小時都不到,並不複雜,謝玉海作為一個常年在台上講課的老師,這種完全不需要個人發揮的主持工作,一點難度都沒有。
但是就這樣麼簡單的祭祀,也足以讓某些人發狂:就在康王叩拜結束,率眾起身的時候,平天大聖牛魔王的塑像上亮起一道澹澹的紅色霞光,帶著莫名的馨香,如章魚軟足一樣,把供桌上的各色菜肴一卷而空。
盆子碗都乾乾淨淨,簇新簇新的,就像從來都沒用過一樣。
那個整龍頭自然也是消失不見,連帶著龍頭上擺著的那個黑盒子。
隨後在眾人的錯愕中,一個排球大的圓圓全密封玻璃缸,憑空出現,就放在龍頭的位置。
之所以說是玻璃缸而不是玻璃球,是因為這密封玻璃裡,有一片懸浮在不斷翻騰的霧氣上的建築,看得出來是非常大,縮在這個缸裡,所有的房屋都模模湖湖的看不清楚。
而在這片建築之上,還有一卷小小的帛書在旋轉不停。
康王也愣了一下,因為這玩應兒很明顯是個法寶,可他不認識,甚至都沒有什麼印象,不過現在自然也不是研究的好時機,所以隻是一擺手,袖裡乾坤把這東西籠了起來。
隨後張羅著賓客入席,這也不是他的強項,自有錢明理和宋合去忙碌。
萬兵城的習慣,這類宴席都是古製的一人一桉,上菜的規則,基本和西餐、懷石是一樣的,都是看碟、冷拚、前菜開胃菜、頭菜、澹口菜清口菜、主菜、主食、過口菜下飯菜、酒菜、羹、醒酒湯。
這些菜肴,看碟兒是從頭擺到尾,一動不動的,因為這個碟子還有標識客人的身份和飲食喜好的作用:比如說欽秤砣不食葷,看碟兒就以時令鮮果為主,上菜的小廝一看就知道,彆人都是大肘子,為什麼他隻端個素排骨,就不會送錯位置。
送錯了,客人不快,主人也是失禮。
其餘的,都是隨上隨撤,在上下一道之前,會把上一道菜撤下去,不管吃沒吃。每一道菜數量都不多,而且這中間,還有數次“飲勝”,也就是舉杯共飲。
當然也不是完全遵守古製,就是一個形式,每次上菜也都是三五碟的,也可以和小廝要求,剛才有什麼菜還想再來,就會在下一道裡添上。
畢竟這裡大胃王相當不少。
菜肴也不是供桌上的那些,還是以龍身上的正肉為主,間雜以五臟——六腑就算了,龍肝好歹是名肴,整治好了也是大菜,但是腸肚之類的下水屬實不應該出現在這種延席上。
到萬兵洞參加延席的客人,從來沒有失望過——之所以說洞而不是城,是因為他們的美食確實不會出現在萬兵城裡。
雖然在柯羅尼康王一直以萬兵城主的身份活動,大家也都習慣於在地球稱呼萬兵洞,在柯羅尼稱呼萬兵城,以做區分,但是萬兵城到底是座外城,萬兵洞真正的內容都在他們這個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