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一想,空氣中似乎都有絲絲甜味了,隱約間,仿佛聽到有爆炸聲傳來,應該是那群方士在做某些東西。
搖了搖頭,李念繼續走,一路上會遇到一些在六英宮乾活的工匠,見到是李念,都會主動向李念一禮,李念點頭還禮。
走到一片聯排修建好的房屋時,激烈的爭辯聲從內傳來,隨著一句“豎子,吾不與你計較!”,一名老者從一間屋裡走出,瞧他氣衝衝的模樣,顯然就是他在同人爭辯,把自己氣了個夠嗆。
李念笑道:“葛翁,又在同人爭辯?”
老者循聲看了過來,見是李念,老者搖頭道:“非我要與他爭辯,實是其所為有誤,那幾個字詞怎可以那般含義記述於字典之上?”
“字典可是要供日後天下人讀書識字所用,以歧義邪義記述,豈不是要把將來的讀書識字之人引入歧路?”
李念還未說話,又一個聲音從屋內傳來:“葛老頭,你說誰的理解是歧義邪義?就你的是對的,其他人都是錯的?不按你的想法,我就成了歧義邪義?今日公子在此,讓公子評判你我孰對孰錯!”
這聲音也是方才的爭辯聲之一,隻見又一老者從屋中出現,其臉上猶帶怒氣,顯然是聽到了葛老頭之言,被氣著了。
這兩位老者正是眾多輔助李念編纂字典的人之一!
這種情況幾乎每天都會發生,原因嘛,在於他們對某些字、詞、句的理解不一樣,想在字典上記述下自己所理解的含義。
他們出身不同,來自的地方不同,甚至所學習的學派思想也不同,將這麼一群人放在一堆,讓他們編字典、編教材,怎麼可能會不產生分歧?
爭辯必然會有,但君子和而不同,這些人雖激烈爭辯,但動真怒的不多,屬於你我雖想法有分歧,可我對你這人沒意見。
李念笑道:“恐怕葛翁和徐翁還得多爭辯一陣,李某暫時不能為兩位評判,得陛下相召,正要前往章台宮議事。”
聽到李念要去章台宮,兩名老者神情一正,認真道:“公子正事要緊,且莫為我等耽擱!”
李念點了點頭,繼續前行,望著李念被護送離去的背影,兩名老者突然也失去了再爭辯的興致。
兩人對視一眼,那叫“徐翁”老者低聲道:“公子有大才,曠古而絕今,古之聖賢不外如是,能老而與公子共事,死而無憾矣,然……”
後麵的話,徐翁並未說出來,葛翁卻明白,眼裡閃過一絲擔憂:這位公子天縱之才,其如大日,天下所有讀書人在其麵前都會被照得失色,可惜他的身份很尷尬,並不是秦皇之子,隻是秦皇未來之婿。
彆看這位公子如今得秦皇信任,在天下間名望極重,可在未來卻會有隱憂……
當今秦皇氣量非凡,胸中可容江海,或許能容得下他,但秦皇的後繼之君呢,是否還能容下?有多少君王能允許一個擁有如此名望的人活在世間?
巨大的名望既是這位公子的護身符,同時也是催命符,希望下一任大秦的君王能容得下。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