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巫蠱受害之人多達數十萬,史稱‘巫蠱之禍’,武帝對其太子其實相當喜愛,早早便立其為儲,武帝也傾力培養,卻因晚年迷信鬼神巫蠱之事,逼得太子起兵,父子反目!”
“縱使武帝後來醒悟,修思子宮,建歸來望思之台,也已無用,人一旦死去,便不會再活過來。後世有一笑談,說四個千古一帝湊不出一個完整的太子……”
這話引起了嬴政極大的興趣,但這四個千古一帝中不會還有他吧,其他三個莫非是大漢武帝、大唐太宗,以及明洪武?
被後人認為是千古一帝,始皇很高興,可這個笑談,始皇不喜歡,什麼叫作四個千古一帝湊不出完整的一個太子?
胡說,他壓根兒就沒立太子,扶蘇雖為長子,是最有可能為儲君的公子,但也沒被他正式立為儲君,怎麼能算在其中?
李念道:“四個千古一帝分彆是陛下、大漢武帝、大唐太宗、大明洪武,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陛下沒立太子,武帝太子兵敗自儘,太宗皇帝太子被貶為庶民,洪武帝太子病逝。”
聽到李念的話後,嬴政心裡卻有種特彆的舒坦,朕的扶蘇雖然死了,但另幾位也沒好到哪去,也就洪武帝的太子好些,武帝太子之事已經聽過,那大唐太宗的太子被貶為庶民,一聽就很有故事,有空也得讓李念這小子講講。
說完這則笑談,李念繼續道:“武帝晚年也知道自己的過失,遣散方士,停止求仙,治國之策從‘尚功’轉變為‘守文’,不再向外征戰,而是鼓勵休養生息。然此時的武帝已走到了生命儘頭!”
“後元二年,這位在位半個世紀、有功有過的大漢帝王離世,由其子劉弗陵繼帝位。”
聽到李念說武帝離世,蒙恬三人頗有些唏噓,仿佛真看到有一位垂垂老矣的帝王邁步走入名為曆史的塵土中,歲月無情,再強勢英明的帝王也會老邁,被時光掩埋。
嬴政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也會歸於歲月,隻是到那時,後人又會如何評說於他?
“劉弗陵為武帝幼子,繼位時才八歲!”
嬴政皺眉道:“除太子和此子外,武帝便無其餘子嗣?”
讓一個八歲的稚子當皇帝,幼主臨朝,就不怕出了事,像被權臣架空,像被毒害?以武帝的智慧不該做出這種選擇。
李念道:“有,但武帝沒選他們。武帝兒子並不算多,其立太子很早,又對太子傾力培養,幾乎沒考慮過培養其他兒子,等太子起兵自儘後,武帝突然發現他沒儲君了,而那時武帝遲暮,再想重頭培養一位合格的儲君,已經來不及了。”
“武帝還活著的幾個兒子中,昌邑王劉髆因劉屈氂之事被武帝踢出了儲君之列,燕王劉旦和廣陵王劉胥本有可能為儲君,但兩人過於著急想當太子,甚至主動自薦。”
“而這種事落在武帝眼裡便是不知禮,他可以給,但兒子們不能主動要,且武帝可能還覺得這兩兒子在逼他,認為如今太子已死,武帝除了他們沒得選,總不能選幼弟劉弗陵吧?”
“加之,武帝覺得這兩位‘望之不似人君’,將大漢交到他們手中,那還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