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青州現存的隱患,對於逢紀這樣的智謀之士,並不難推測。
幾十萬的饑民,不是青州一個州能安置得了的。
這不是給幾十萬饑民兩三個月的糧食,而是要管這幾十萬饑民今年冬到明年秋的糧食。
而這,還隻是理想狀態。
倘若明年的收成不如意,青州的糧食緊缺隱患還會持續到第三年、甚至第四年。
雖然不明白為什麼劉備會執意要安置這幾十萬的饑民,但在逢紀眼中劉備的行為無異於自掘墳墓。
胃口太小,就胡亂吃,會撐死的。
逢紀的計策,頓時讓袁紹起了心思。
劉備安置不了幾十萬饑民,但袁紹能安置啊。
四世三公的名頭外加討董聯盟的盟主,隻需要袁紹一句話,這冀州有糧的大族會搶著將糧食運往青州!
大族權衡利益,隻是運一些糧食就能得到袁紹的人情,這幾乎是穩賺不賠的。
“元圖此計甚妙啊!”袁紹撫掌凝思:“隻是青州局勢不同於豫州,需要一個雄氣壯節的實乾之才方能勝任。”
“否則到了青州,諸郡不服,黃巾又起,非但名望得不到,反而會讓青州士民對我滋生怨恨。”
“子遠、元圖可有賢才舉薦?”
袁紹不是愚笨之人。
這派遣去青州的,不僅要文能治民、武能治軍,還得有壯節,不會因為當了青州刺史就忘記了袁紹這個舉薦人。
否則就等於結怨劉備、還要給他人做嫁衣。
逢紀思慮片刻,道:“廣陵郡臧子源素有節氣,能治民事、也善武事,酸棗會盟時亦主動將盟主之位讓與明公。”
“不論才能、名望、節氣,都堪稱當世俊傑。”
“聽聞臧子源如今還在陳留,明公可表奏其為青州刺史。同時傳信陳留太守張邈、山陽郡太守袁遺、濟陰郡太守袁敘,準備錢糧一同隨臧子源前往青州!”
“明公亦可將傳檄冀州各郡縣,支持臧子源治青州。”
袁紹喜道:“子源氣節之士,若能出任青州刺史,是青州之福啊!”
就在袁紹以盟主身份備下奏表,準備遣人去陳留通知臧洪時,一道檄文忽然抵達了渤海郡。
渤海郡丞一看檄文,頓時驚得魂都快沒了,連忙來衙署見袁紹。
“稟府君,有青州刺史檄文送達!”
袁紹一愣。
又是檄文?
這劉備真把自己當青州刺史了嗎?
一掃檄文,袁紹瞬間驚坐而起,語氣也變得慍怒:“劉備這廝,竟敢如此猖狂!”
許攸和逢紀不明狀況,連忙詢問緣由。
袁紹將檄文一甩,怒氣不減:“你們自己看吧!劉備小兒,虧我之前還呼籲冀州的大族販運糧米入青州。忘恩負義之輩,可恥!可恥啊!”
許攸和逢紀將檄文撿起,郡丞則是識趣的退出了衙署。
見到檄文的內容,饒是許攸和逢紀自矜謀略,也被檄文的內容嚇了一跳。
檄文經過潤色,辭藻華麗堪稱當世文章一絕。
但這核心內容卻比辭藻更絕。
大意便是:青州民饑,若是不賑濟,將會如猛虎一般四處覓食,可能會去冀州、可能會去兗州、可能會去徐州。
為了不讓饑民如猛虎一般流竄到冀兗徐三州,劉備呼籲冀州、兗州和徐州的州牧、刺史、太守、國相,有錢的捐錢,有糧的捐糧,一同救民。
而在檄文最後,還專門重點強調了青州有饑民五十萬,儲存的糧食隻夠一個月吃,若是因為天寒糧食不便運輸等原因導致青州糧食不足、不能繼續賑濟饑民。
為了讓饑民活命,劉備就隻能呼籲饑民去有錢糧的州郡就食了。
用了一大堆的華麗辭藻,真正的目的就一個。
劉備需要大量的錢糧,但這次不準備花錢購買了。
“聚饑民為猛虎,以此來要挾冀、兗、徐三州,好狠的毒計,是誰在替劉備謀劃?”逢紀忍不住驚呼。
逢紀剛給袁紹獻計,要謀奪青州。
結果劉備卻先人一步,直接用這毒計來要挾袁紹。
這仿佛有人直接將逢紀踩在地上,然後居高臨下的告訴逢紀:這等微末伎倆,就彆拿出來丟人現眼了。
這讓逢紀感到十分丟臉。
計策還未開始,就已經宣布結束了。
第(1/3)頁
第(2/3)頁
讓臧洪去當青州刺史?
就劉備這強硬態度,去了也是白去。
逢紀幾乎可以想象到,當臧洪運送糧食抵達青州,劉備會直接將臧洪誇一頓,然後感謝臧洪送糧。
至於交割青州?
劉備不將臧洪驅逐出境都算禮遇了。
許攸則是靜靜開口:“自上次劉備傳檄後,我便遣人去青州打探。”
“這劉備是盧植的門生,本來隻是涿郡一個織席販履之徒,立了些許小功勞,在平原相陳紀的賞識下擔任高唐縣的縣尉。”
“因為檢舉上任高唐令私通黃巾賊有功,升遷為高唐令。”
“沒過多久,平原相陳紀稱病,讓劉備試守平原相,而在這期間,劉備又得到平原王的賞識,平原王將外甥女許配給了劉備。”
“秋收之後,青州各郡國黃巾再起,劉備先破平原國黃巾,斬賊首司馬懼;再救北海國,斬賊首張饒;隨後焦和死,劉備被舉薦青州刺史。”
“從一個小小的高唐縣尉,再到青州刺史,至今不到半年的時間,升遷之快,令人驚歎!”
“我仔細揣摩了劉備身邊的文武,能替劉備謀劃這計策的,唯有北海康成公之子、如今的青州別駕鄭平。”
袁紹吃了一驚:“康成公乃海內名仕,素有節氣才名,他的兒子怎麼會用這種狠毒之計?”
許攸搖了搖頭:“本初,此計看似歹毒,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劉備破黃巾、聚饑民,求的是一個名望,但這名望太大,劉備一個人吃不下,故而劉備傳檄各州郡國,想聚眾人之力一同分這青州救民的名望。”
“但劉備又擔心自身名望不夠,因此反其道而行之,用此計要挾各州。”
“以如今的冀州局勢,本初想將韓馥取而代之,就必然會折損名聲,因此本初需亟需大量的名望來彌補名聲的受損。”
“元圖圖謀青州之計,也正是如此。”
“隻可惜劉備麾下有能人,搶先一步斷了本初圖謀青州的機會。”
“本初若要繼續圖謀青州,不僅會結怨劉備,還可能導致劉備跟韓馥結盟。”
袁紹的怒氣漸漸消散。
逢紀的計策雖然好,但未能搶得先機。
若繼續針對劉備,讓劉備跟韓馥結盟,那袁紹想要再圖謀冀州,就會變得更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