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隻能耐著性子去哄,哄完金兀魯,再哄潘金蓮,費儘唇舌,絞儘腦汁,總算是穩定了兩女的情緒。
搞定之後,武植這才將自己關進了書房,沉下心來,開始梳理現下的局勢。
宋金之間的海上之盟已經順利簽訂,正處於緊張的備戰之中,結合曆史發展軌跡推算,三年內,遼國必亡。
金兀術早已回到金國,且已收獲了第一批玉米試驗田。
正如武植給他的保證一般,畝產兩千斤,綽綽有餘。
武植也沒有反悔,直接將兩百斤玉米種子和育種方法交給了金兀術暗中派來的精銳,讓其帶回了金國。
估摸著,以金兀術的能力,最多三年,玉米在金國的種植便能有一定的規模,五年之內,必能普及。
屆時,金國必然國力猛漲,危及大宋。
所以,武植覺得也是時候找機會提升大宋的國運了。
數百次抽獎,武植的識海空間內科不僅隻有玉米種子,雜交水稻,紅薯,土豆啥的,都存了一些,隻是還沒有合適的時機付諸行動而已。
大宋方麵,去年宋江起義,像是一隻蝴蝶扇動了翅膀似的,今年足足有七八支義軍造反,其中聲勢最大者,乃是方臘。
兩個月前,方臘率眾在歙縣七賢村起義,以討伐朱勔為號召,將到官吏及其爪牙全都殺掉。
百姓正苦於官吏掠奪勒索,果然到處響應。
不旬日,聚眾數萬,從者如雲,攻城奪池,自號聖公,建元“永樂”。
很快接連攻陷幾十座州縣,部眾發展到數十萬,威震東南。
反觀梁山義軍,在海州卻是接連受挫,後繼乏力,不得已隻能退回八百裡水泊梁山,占據天時地利,負隅頑抗。
宋廷外要攻遼,內要平叛,捉襟見肘之時,有人提出驅狼吞虎之策。
招安勢弱卻有餘力的宋江,去攻打方臘義軍。
幾番接觸下來,不想那宋江竟是早有此意,這不蛇鼠一窩,沆瀣一氣,一拍即合嗎。
於是,朝廷當即決定,派出新任殿前太尉宿元景,領銜兵部和禮部,前往梁山招安。
以上種種,在武植看來都沒有什麼問題,哪怕是點名讓自己去,也沒有什麼問題,因為招安之事本就在他這個禮部主事的職責範圍之內。
問題是為什麼要把武鬆和魯智深給調回來同往。
據武植所知,梁山義軍之所以在海州失利連敗,嶽飛、武鬆、魯智深三人幾乎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在嶽飛的指揮下,他們三個千夫長互通有無,協同合作,領著三千人壓著宋江的十十萬人打,有一次伏擊,甚至差點要了宋江吳用這些高層的腦袋。
說是血債累累,絕不為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