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兒見糧鋪裡送的粗糠,看起來還不錯,作為家中牲畜的食物是再好不過了。
要知道,有些人家這些粗糠都是拿來吃的。
於是她趕忙讓沐宵再去購買一些粗糠帶回來。
隨著秋收的結束,村裡的人又馬不停蹄地投入到下一輪的農事——開始整地秋播。
沐家人這個秋季要播種的農作物比村裡人更多。
像竹蔗、油菜和小麥這些都是秋季播種。
除此之外,王清兒還有一個大膽的想法,就是要搞大棚種植。
這裡並沒有塑料膜這種材料,她不得不另辟蹊徑,用白色的油布來替代。
早在數月之前,王清兒便已提前與林家夫人談過,讓林家印染一批白色油布。
通常情況下,市麵上所售賣的油布多為深色且質地厚實。
但王清兒所需的是白色的薄款油布,這樣陽光才能照射進大棚裡,種植的農作物才會長得茂盛。
做白色油布,倒是省去了一道印染的工序。
不過,想要製作出符合要求的輕薄油布並非易事,它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防水性能,而且質地要輕薄,能夠保證充足的光線透過;
同時,王清兒要求門幅也要比市麵上的要寬些。
為此,林家可是花費了不少心思和精力,經過反複試驗和改進,最終成功製作出令王清兒滿意的油布。
就在最近這幾天,林家已經陸續將王清兒所需的白色油布全部送到了沐家。
王清兒讓林家做了足夠四十畝地麵積的白油布。
除此之外,還購置了許多深色油布,她計劃用來給家中的仆人每人都做兩件雨衣。
此前,王清兒已經為家裡人每人都做了一件雨衣。
每逢下雨天氣,大家穿上這雨衣去勞作,都覺得十分便利且好用。
就在王清兒心裡正琢磨著要做雨衣的時候,天空突然毫無征兆地下起了傾盆大雨。
豆大的雨點劈裡啪啦地砸落下來,形成一片白茫茫的雨幕。
她站在窗前,靜靜地凝望著眼前這如注般的瓢潑大雨,不禁下意識地打了一個寒顫。
俗話說得好:“一場秋雨一場寒”,這場突如其來的秋雨似乎讓空氣中的寒意又增添了幾分。
雨天道路濕滑泥濘,根本無法上山,王清兒決定趁著這個時間,將家中所有下人的身材尺寸都收集起來。
尺寸收齊後便開始有條不紊地裁剪雨衣的布料。
考慮到即將入冬,寒冷的天氣會接踵而至,如果隻是單純地做成單薄的雨衣恐怕難以抵禦嚴寒。
於是,王清兒決定在每件雨衣縫入一層適量的棉花。
雖說棉花並不是特彆厚實,但起碼能夠保證大家套在身上不會感到那種刺骨的冰涼。
王清兒負責對裁剪工作,家中其她女眷則是負責縫製任務。
眾人齊心協力,分工明確,要儘快完成第一批雨衣,這下雨天剛好用上。
大雨連續下了整整三天,還絲毫沒有停歇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