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臟處理妥當後,就輪到分解豬肉了。
屠戶們將豬肉剁成大小均勻的小塊,再用棕葉將其拴好,整整齊齊地碼放在大木盆裡。
第一頭豬的處理工作全部結束後,緊接著第二頭豬又被抬了過來。
王清兒看完殺第一頭豬的整個過程,心中感慨萬千,仿佛重新經曆了一遍前世的歲月。
不知道爺爺家今年有沒有殺年豬?
她並沒有繼續觀看下去,而是牽著女兒的小手,緩緩地回到了清園。
畢竟,現在距離中午還有一段時間,她打算先回清園裡待著,等到了午飯時間再出來用餐。
主要是現在周氏和婆母根本不讓她動手乾活,她待在前麵也無事可做。
回到清園後,王清兒自然也不會讓自己閒著。
眼看著新年將至,她要親自製作一些紅封,以便過年時分發給自家的弟妹、晚輩以及家中的丫鬟小廝們。
除此之外,這幾日她還領著幾個孩子一同製作大紅色的燈籠。
這些燈籠的設計圖皆出自王清兒之手,她精心繪製了每一個細節,然後交由家中一位心靈手巧的小廝用竹子打造出燈籠的框架。
這些框架形態各異,有兔子、熊貓、小狗、小貓等等,充滿了童趣和創意。
待小廝完成框架的製作後,王清兒便帶領家中的幾位姑娘一同動手糊製燈籠。
她們先用紅紙將框架包裹起來,再在燈籠上繪製各種圖案。至於要畫什麼樣的圖案,則完全由姑娘們自由發揮,無論是花朵、動物還是人物,都可以儘情展現她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王清兒自己也參與其中,她的繪畫風格多樣,既有可愛的卡通形象,也有典雅的古風圖案。
不僅如此,她還會在燈籠上題詩一首,為這些作品增添一份文化氣息。
至於寫的什麼詩句嘛,自然不是她著作的,畢竟她自認為沒有那樣的才情去吟詩作詞。
自然是剽竊……
呃,其實也不算剽竊,是借用。
借用那些名家的著作,而且所選的詩句都與過年有關的喜慶詩句。
比如說“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句詩描繪了春節時熱鬨的景象,鞭炮聲中舊的一年過去了,溫暖的春風吹進了屠蘇酒裡,讓人感受到新年的氣息。
還有“歲月新更又一春,迎春還是舊年人”,這句詩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新年的到來,雖然歲月更新了,但迎接春天的還是那些熟悉的人,有一種淡淡的感慨。
另外還有“人家除夕正忙時,我自挑燈揀舊詩”,這句詩則體現了一種彆樣的過年氛圍,彆人都在忙碌著準備除夕,而她卻在挑燈夜戰,挑選著舊詩,彆有一番情趣。
好吧,其實她就是在揀舊詩啦。
不過,這也算是一種獨特的過年方式吧。
原本她還打算在燈籠上寫上一些燈謎,讓弟弟妹妹們一起來猜。
她在腦子裡仔細搜尋了一些燈謎,瞬間就覺得太燒腦子了,隻得暫時作罷。
等她日後慢慢的把字謎整理一下,來年過節時再玩猜燈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