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家裡的下人王清兒都讓他們進入到比較深處的山裡,尋找草藥或是一些香料。
剛剛在村裡落戶的楊二,不知道爬去了哪座山,竟然意外地發現了一大片竹蔗林。
這片竹蔗數量還真不少,竟然有近兩千斤。
楊二在山裡看到這片竹蔗林時便欣喜不已,忙砍了一擔竹蔗準備挑到沐家問問收不收。
楊二在去沐家的路上心裡還想著若是人家願意收,哪怕是一文每斤,他都能掙上一兩多銀子。
想到這裡他的步伐更快了。
當他終於到達沐家時,王清兒正好在前院,她招呼楊二將竹蔗放下,王清兒隨即拿起一根,熟練地削去外皮,咬了一口。
“嗯,這竹蔗味道真不錯,甜!”王清兒滿意地點點頭,想都沒想就朝楊二說道:“楊二哥,你這竹蔗就按五文一斤收,你可願意?”
楊二心中一喜,這價格比他預期的高出了好幾倍。
他連忙謝過王清兒,然後點頭如搗蒜的同意,緊接著開始幫著稱重。
接下來的幾日,楊二每天都挑著竹蔗來到沐家過秤,直到把所有的竹蔗都砍完。
經過計算,他總共收獲了近十兩銀子,這對他來說可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周氏對楊二家的情況也有所了解,知道他家境並不寬裕,還有一個需要長期吃藥的女兒,因此對於他家也是頗有照顧。
每次家裡有活需要人手時,她都會叫上楊二。
而楊二也確實沒有讓周氏失望,他勤勞肯乾,從不偷懶,總是把事情做得妥妥當當。
周氏還特彆囑咐楊二,如果在山裡再看到竹蔗,可以隨時送來家裡。
即使後麵的竹蔗不能用來熬糖了,也可以留作種子,等到來年再種。
楊二感激涕零,他拿著銀子,對周氏千恩萬謝後,才揣著銀子快步往家走去,似乎步伐都輕快了許多。
有了這十兩銀子,女兒兩年的藥錢不用愁了。
自從他們一家安置在嶴山村後,生活漸漸有了起色,似乎運氣都好了不少。
若不因沐家之前砍竹蔗時請了楊二來幫忙,所以他才認得竹蔗,並且知道沐家需要這種東西,他也不會掙到這麼多銀子。
即使是之前,楊二也時不時地在沐家做工,賺些銀錢給女兒抓藥,女兒的身體也因此好了許多。
女兒身體好了些以後吳翠蓮每天也會背著她,再帶著兩個兒子一起去後山采摘一些鼠曲草,賣給沐家。
這樣一來,她也能掙錢補貼家用,買些糧食,讓一家人的生活過得更加安穩。
不僅是楊家的日子變得好過了許多,其他被安置在嶴山村的村民們的生活也都有了明顯的改善。
有些婦人甚至會結伴前往她們之前居住村落附近的山裡,去采摘王清兒需要的山貨。
她們通常一大早就出發,中午就隻帶幾個窩窩頭充饑,一直要忙碌到天黑才會回家。
儘管這樣一天下來非常辛苦,但她們每天都能賺到幾十文銀錢,這可比那些去鎮上做苦力的男人們賺得還要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