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王清兒不知道的是,伍家人壓根兒就沒有考慮過這些事情。
對於他們來說,現在的光景已經讓他們感到非常滿足了。
鎮上的鋪子現在每個月能賺到百八十兩銀子,有時候也能有兩百多兩銀子。
買鋪子的本金不僅早已收回,甚至還有不少盈餘的存銀,這可比他們打獵賺錢輕鬆多了。
當伍家兄弟得知縣裡的這個鋪子花費了整整兩千兩銀子時,一開始都不禁驚訝得倒抽一口涼氣。
還想著要猴年馬月才能賺到買鋪子的錢。
想歸想,伍家三兄弟並沒有因這高昂的價格而埋怨王清兒,他們毅然決然地湊齊了兩千兩銀子,毫不猶豫地全部還給了王清兒。
外甥女為了他們家出錢出力,不能欠她的銀子。
王清兒也不推辭,大大方方的將銀子收下。
幫歸幫,但也不能幫得太滿。
路給他們鋪好了,就看他們有沒有那個本事賺到銀錢。
不過,從伍家鎮上鋪子來看,他的幾個舅舅是能吃苦耐勞的,頭腦也靈活,不死板。
隻是這一買鋪子,伍家的積蓄就所剩無幾了,隻剩下五十兩銀子。
後來,幾兄弟一合計,他們覺得這個鋪子雖然價格不菲,但確實物有所值。
這麼大一個鋪子,後麵還有一個寬敞的院子,足夠全家人住,而且地理位置極佳,交通便利。
尤其是在營業了幾天後,他們仔細清點每天的營業額時,更是覺得這個鋪子買得值,每天能有二十兩的收入!
算一算,一個月就是六百兩,除去成本,大概隻需要半年時間,買鋪子的本金就能全部賺回來。
相比之下,鎮上的鋪子就有些遜色了。
那裡隻能賣早食和午食,晚上幾乎沒什麼生意,所以他們隻嘗試賣了幾天晚食,就果斷決定不再繼續。
而縣裡的鋪子則完全不同,除了早食和午食,晚上的生意也相當不錯。
這讓伍家兄弟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王清兒經過數日深思熟慮,最終下定決心要在午餐時段增添一些特色小吃。
這些小吃包括鍋巴土豆、狼牙土豆、薯條、炸雞米花以及炸雞腿、炸雞翅……
這些小吃食在當地並沒有人賣,伍家食肆將成為獨家供應者。
尤其是土豆,目前尚未得到廣泛推廣,隻有沐家才有種植。
即便日後土豆得以普及,眾人紛紛效仿這些美食,王清兒也毫無畏懼。
因關鍵的調味料配方完全掌握在她的手中,沒有這些獨特的調味料,其他人所製作出來的食物恐怕難以達到同樣的美味程度。
為了確保能夠順利製作這些小吃,王清兒特意讓大舅舅在寬敞的廚房裡又搭建了一個大灶台,並同樣安裝了五口鐵鍋。
這樣一來,就可以同時進行多種小吃的烹榨,提高效率。
一切準備就緒後,王清兒將家中的兩個孩子托付給周氏照顧,自己則帶領著家裡的幾位經驗豐富的廚娘一同前往鋪子,親自傳授伍家人如何製作這些小吃。
接下來的幾天裡,王清兒和廚娘們反複嘗試、精心調整,不斷優化製作工藝和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