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王永堅和李俊業難道一次偷閒。
李俊業突然想回到靖海堡去看看,看看自己家的新宅子建的如何,便拉上了劉有為一起回了一趟靖海堡。
而今五月草木深深,望雲堡附近開墾的田地上,已經種滿了各種作物。
這裡的作物都是登州人從未見過的稀奇,分彆是土豆、紅薯、玉米。
明末處於小冰河末期,氣候極度寒冷,以至於原先播種的作用,播種期也不得不後延。
土豆、紅薯、玉米。
這三高產作物雖然全都來自於美洲,但其實在明朝時期就已經傳入了我國,隻不過當時並未傳播至全國,隻在東南沿海有少量的種植罷了。
“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
“彆有一種玉米,或稱玉麥,或稱玉蜀秫,蓋亦從他方得種。”
——《農政新書》
農政新書,由明朝中期技術大拿徐光啟,於萬曆年間所著,其中就已經清晰明白的記載著土豆和玉米,甚至明確指出玉米是外來作物“他方得種。”
而紅薯傳播到國內的時間則更早了,史籍清晰的記載一個叫做陳振龍的華僑,從呂宋菲律賓)冒著殺頭的風險,將紅薯藤藏在汲水繩內,帶回中國。
這些農作物一直在東南沿海很小的區域零散種植,並沒有大麵積推廣開來。
李俊業在好幾個月前,土地還未開墾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準備,讓劉有為專門派了一夥計,沿運河南下,在東南沿海地區采集到這三個作物的種子。
隻不過這一趟倉促,帶回來的種子並不多,一樣也隻不過幾千斤,但是這對於李俊業來說,已經夠了。
可千萬不要小瞧這三種現在常見的作物,因為他們高產,耐瘠,耐旱,使以前無法開墾種植農作物的土地,都能直接開墾種植他們。
他們在清朝中後期傳播至全國後,是導致清朝中後期人口大爆炸的一個主要因素之一。
望著漫野的綠意盎然,李俊業心情好不舒暢。
他和王永堅一起邊走邊談,不知不覺中靖海堡竟然已經到了。
靖海堡本來就殘破,被建奴一把火燒掉之後,那就更殘破了,可以用一片狼藉來形容。
唯有土夯的城池,在建奴的大火中,劫後餘生,城牆上三三兩兩的士兵,正當值巡守,夕陽的餘暉下,顯然更加蒼涼。
“小的參見李將軍!”
李俊業剛進城門,一個身材肥胖,體態臃腫的士兵,戴著寬大的氈帽,朝李俊業拜見。
“周千戶,您怎麼在這裡?”
喜歡叫你來平定天下,你卻征服全世界請大家收藏:()叫你來平定天下,你卻征服全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