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鞘內部,是筆直的刀身,刀背略厚,刀刃極薄,異常鋒利。
刀尖位置,非常見的圓弧型,而是銳利的棱形刀尖,大幅度增強唐刀殺傷力。
唐橫刀,作為大唐時期殺傷力最強的軍用戰刀,製作工藝極其嚴苛。
不僅要考慮刀身鋒利度、耐用性,還要考慮對戰甲的破壞性。
因此,唐橫刀使用非常複雜的【包鋼鍛造法】進行鍛造。
包鋼法鍛造,是指用強度極高的高碳硬鋼為鋼芯,鋼芯外部包裹一層韌性十足,延展性更強的熟鐵軟鋼。包鋼鍛造法軟鋼外皮,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刀背韌性,進一步減少刀身磨損概率。
再配合硬鋼芯的刀刃,使得整把刀強度達到極致,實戰效果可以達到同代稱王的程度。
包鋼鍛造法,隻是第一步。
為了提高刀刃鋒利度,還需要進行第二步——附土燒刃。
附土燒刃,是華夏頂尖鍛造工藝,早在戰漢時期,就已經應用到刀劍鍛造上。
將特殊調配的黏土,塗抹於刀刃以外的部位。
淬火時,對裸露在黏土外的刀刃位置,進行高溫煆燒。
這樣做,可以保留其刀背韌性,同時增強刀刃硬度,令唐刀各方麵的屬性,全部達到最頂級。
一般軍用唐橫刀,到這一步,就基本完工了。
從唐橫刀複雜的製作過程,就可以看出,它不僅殺傷性強,消耗也非常高。
根據相應文史記載,大唐時期,一柄軍用唐橫刀造價,相當於一位七品官員半個月的俸祿。
而這柄唐橫刀,比普通唐橫刀更加誇張。
鋒利的刀刃處,帶有一道道藍色火焰一般的紋理。
仿佛,這把唐刀被附魔,帶有火焰傷害。
這種火焰紋理名為【淬火紋】,看起來無比酷炫,製作起來難度極高,淬火時有很大大概率,直接報廢。
這種淬火紋,需要在附土燒刃時,增加一個步驟。刀刃處刮出想要的黏土塗滿刀身時,需要用特殊的銅製刮刀,在刀刃位置,刮出想要的淬火圖案,一般有海浪紋、卷雲紋、火焰紋等等。
將帶有紋理的附土刀刃,再次進行高溫煆燒,使暴露在黏土外的刀刃硬化,增加剛性。
最後,是失敗率最高的一步——水淬。
將高溫煆燒後的唐橫刀放入水中淬煉,刀刃位置沒有覆蓋黏土的地方,經過高溫煆燒+水淬,冰火兩重天後,會生成絢爛的紋理。
這一步,很容易發生刀身變形,甚至斷裂的情況。
這把經過包鋼鍛造+附土燒刃+淬火,多重工藝的唐刀,堪稱華夏刀劍巔峰之作。
這些,僅僅隻是這把唐橫刀自身的價值。
除此以外,他還有更加難得的文物價值。
唐橫刀刀身護手位置,刻有一行不起眼的小字:武瞾禦賜倭使粟田。
這一行字,將這柄唐橫刀的價值,提升到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