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第一張紙上的內容,曹嘉寧好奇心大漲,依次查看漆器盒內所有紙張上麵的內容。
將其全部閱讀一遍後,曹嘉寧終於明白粟田真人出使大唐的目的。
以及,他身上為什麼攜帶一枚漢光武帝禦賜的黃金印。
東漢時期,倭國內部鬥爭嚴重,分裂成數十個小國,互相征伐。
眾多小國中,出現一位非常有想法的女王,她派遣使者朝拜漢光武帝,希望得到大漢天國的認可。
當時,求見漢光武帝的使者身材十分矮小,帶的貢品是2位身材矮小的奴隸,以及少量秫米。
這點貢品,對漢光武帝而言,塞牙縫都不夠。
他看不上倭國使者,便賜予其“倭奴國”這樣帶有貶義的名字。
倭國人並不知道漢光武帝賜予的“倭奴國”是什麼意思,隻覺得被強盛的大漢天朝,賜予國名非常榮幸。
從此,開始學習漢文化,發展農耕、軍事。
一直到公元238年,三國群雄爭霸時期。
倭國女王——卑彌呼,派出難升米、牛利兩位使者,帶著四位男奴隸、六位女奴隸,還有二匹班布,前往魏國,朝拜魏明帝。
魏明帝親自接見兩位倭國使者,並收下了貢禮,口頭表揚了卑彌呼女王忠孝,並加封卑彌呼為【親魏倭王】,授予她【金印紫綬】。
隨著倭國不斷學習漢文化,逐漸意識到,“倭奴國”這個名字,具有一定的貶義,於是再次便派遣使者,請求賜予新國名。
公元581年,隋文帝統一全國,建立了大一統王朝。
倭國大王——聖德太子,派遣使者向隋文帝朝貢。
隋文帝接見使者,詢問倭國情況,使者言:“倭王以上天為兄,以太陽為弟。”
這句話,惹惱隋文帝。
因為,在華夏古代文明中,自商周開始,講究君權神授,皇帝是真龍之身,尊稱為“天子”。
而倭國使者卻說倭王是天的兄弟,輩分比隋文帝還高。
隋文帝十分生氣,命令倭王將這條規矩改掉,以後不許再用。
鬨了這麼一出,倭國使者不敢再提更改國名之事,灰溜溜的逃回倭國。
公元607年,到了隋煬帝繼位。
倭王聖德太子,再次派出使者團,前往隋國朝貢。
這次,派出的使者團,由小野妹子領隊,他是倭國古代著名外交家。
他在拜見隋煬帝時,送上國書,國書開頭寫道:日出地方的天子,向日落地方的天子致意。
聖德太子在國書中,自稱天子,還說倭國是太陽升起的地方,隋國是日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