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中。
今日是上早朝的日子。
得益於明太祖朱元璋的勤政(內卷),明中前期的早朝較之曆朝都要更為頻繁。
從兩漢時期規定的五日一朝,及至明初,就已經縮短到了三日一朝,而且風雨無阻,哪怕天氣再惡劣,官員也不能缺席。
若是偶爾皇帝要加班的話,那可能兩天一朝,甚至一天一朝都有可能。
淩晨三點多,天還未亮。
文武百官、武勳貴戚陸續抵達皇宮,因為不能隨便走禦道,所以他們隻是先來到三大殿兩側宮城區。
這裡有專門預留給百官候朝的招待室,裡頭甚至放了些茶點,也避免百官上朝的時候餓昏了頭。
一部分勳戚靠著椅背打著盹兒,還有一部分官員則就地飲茶吃了些糕點,臨時墊墊肚子。
中間不時夾雜著官員相互之間的交談聲,聊天解悶的同時,也是在聯絡感情,拉近些關係。
就這麼一直等到了五更天,午門鐘鼓樓終於敲響。
咚!
咚!
咚!
三聲鼓響,午門緩緩打開。
早就來到廣場站班候朝的百官,迅速整理好了衣冠,隨即手持玉笏,昂首挺胸從午門而入。
文官在左,武官在右,並且武將之首,明顯要比文官走的更快。
從午門進入,過內五龍橋,再到奉天門,於殿前廣場站定。
鴻臚寺讚引(上朝司儀,還有個序班是外藩司儀)唱:“百官上殿!”。
“百官上殿!”
“百官上殿!”
“百官上殿!”
後麵三聲是殿前侍衛呼喊,隨著呼喝聲的還有司禮太監於殿外鳴鞭三下。
如此一番繁瑣而嚴謹的入朝儀式後,百官隨即按照次序品級,還有文武之分陸續進殿上朝。
與入午門時相同,依舊武將當前,隨後才是文官上殿。
這是洪武年間定下的入朝次序,既有著重武的意思,同樣也是避免擁擠混亂。
“跪!”司禮太監高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