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紛紛對著金鑾殿上的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禮。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高熾不苟言笑:“眾卿平身!”
“謝陛下!”
百官謝恩。
早朝的流程基本走完,接下來的日常後續,不出意外應當是百官拿出提前準備好的奏事,直接在殿上對皇帝進行口述彙報。
可以理解成日報周報之類的工作總結,畢竟早朝就那麼些時間,光是繁瑣儀式就占去不少,也說不了太多正事。
而且真正重要緊急的政務,在平日裡就已經以奏疏的形式,讓皇帝與內閣批閱過,也不可能放到早朝上來說。
早朝對於皇帝與百官而言,真正的意義無非就是刷臉,讓長期無法相見的君臣互相混個臉熟,不至於讓中低層官員,連皇帝長啥樣都不知道。
此刻,正處於文官班次前列的戶部尚書夏原吉眉頭緊鎖。
他不明白都上殿這麼久了,為何楊士奇他們還不上奏?
不是早就商議妥當,要削減宗藩俸祿,限製宗藩人口爵位,就連陛下都首肯了,莫不是事到臨頭,那楊士奇不敢了?
夏原吉有些等不及,機會可能就這一次,下次皇帝要是心軟。思忖間就要邁開步子:“陛下,臣有……”
話都沒出喉嚨,就聽到龍椅上的朱高熾,突然笑嗬嗬說道:“既然眾卿家無人有奏,那朕便來說一件事。”
夏原吉一愣,陛下這是要親自下場?
雖覺詫異,但他還是默默退了回去。
朱高熾說:“父皇曾為燕王時,朝中有奸佞作祟,離間天家親情。故而父皇起兵靖難,還朝野一片安寧。”
“先皇聖明,陛下聖明!”
“然,靖難一事,父皇在世時,常感痛惜懊悔。為免後世子孫重蹈覆轍,便下旨裁撤宗藩護衛,加賜宗藩薪俸,以保大明國祚安穩,亦保天家宗藩親情不絕。”
“隻是,父皇終究還是想錯了,太祖也想錯了。宗藩問題,既不在靖難,也不在藩王掌兵……”
朱高熾說到此處,抬眼看向下方文臣中的夏原吉,稍微潤了潤嗓子說道:“夏尚書,你來與諸卿說說,宗藩問題到底出在何處?”
夏原吉神色一振,當即出班拱手道:“先皇厚待宗藩,以此為籌換取宗藩主動交出護衛,避免再現八王之亂等禍事,此不失為杯酒釋兵權之妙策。可是,先皇卻錯算了一件事,那便是宗藩的優待,極有可能……不,是百年以後,必定會拖垮我大明的國庫財政。”
此言一出,滿朝嘩然。
隻是,還不等百官議論,就聽夏原吉接著說道:“從洪武初年開始,我大明宗藩僅有58人,而到了永樂初年,不過三十年間,就已增長至127人。而從永樂初年至今,隻短短二十年時間,宗藩在籍人口早已突破1000多人,並且不計宗藩女眷。”
不計宗藩女眷,這就相當驚人了!
“而宗藩的俸祿,便是最低的輔國中尉,也要遠遠超出我大明一縣主官的年俸。”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