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的“美蘇冷戰”,就是很典型的兩個超級大國所展開的軍備競賽。
這場軍備競賽沒有贏家。
蘇聯解體,不複存在。
美國雖然熬死了蘇聯,但自身也因為軍備競賽,導致政府債台高築。
為了緩和國內的矛盾,美國采取了軍事乾預與經濟製裁,試圖將矛盾轉嫁均攤給全世界。
於是乎……
作為超級大國的霸權開始崩潰解體。
霸權的持續喪失與削弱,又反過來加劇了國內的矛盾激化。
由此,新一輪的惡性循環開始了。
楊榮沉吟半晌,忍不住開口問道:“林先生,可有什麼辦法能夠打破這種大國之間,因為軍備競賽而展開的惡性循環博弈?”
楊榮是真心在求教,因為他已經看出來了,大明與漠北蒙古目前就處於“軍備競賽”的惡性循環當中。
大明在北方邊鎮囤積重兵,而漠北的蒙古諸部迫於大明的軍事壓力,同樣也在瘋狂的內卷。
永樂帝的第一次北征,成功打掉了韃靼部,擊潰了本雅失裡。
而後,瓦剌崛起了。
永樂帝第二次北征,依靠新建的神機營火器,成功重創瓦剌部。
第三次北征,韃靼部阿魯台避而不戰,兀良哈部降而複叛。
第四次,又是韃靼部阿魯台……
第五次,瓦剌部崛起。
永樂帝駕崩榆木川。
由此可以看出,大明永樂年間的北征,幾乎就是在瓦剌、韃靼、兀良哈(氣氛組)之間來回拉鋸。
這給大明的九邊塞外軍防,帶來了沉重的軍費財政壓力。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說起來確實有骨氣,但損耗的全都是切實的國力。
不割地、不和親、不賠款,那就隻能跟所有的敵對國家,互相搞軍備競賽。
吃力不討好!
“規避軍備競賽的辦法自然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