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來就自爆啊!
嗯……好像也沒自爆,隻是說了自己之前偷聽了。
但你這麼一說,那不擺明了是奔著聽課來的嗎?
袁忠徹全然無視了楊榮那“恨鐵不成鋼”的無奈眼神,顯得無比坦然灑脫。
跟他已經去世的父親袁珙是一樣一樣的。
這一對父子,兩個都是不愛財,也不愛當官的主。
朱棣、朱高熾先後賜官加爵,都被袁忠徹給回絕,就現在身上這個官職,都還是為了方便進宮才領的。
所以,對於騙人什麼的,他完全不是很在意。
要不是他的身份是陛下安排的,陛下還另有旨意叮囑,他也打算看看林煜到底是什麼人。
或許,他可能一上來就自報家門了。
“……”
林煜被袁忠徹的過分“坦蕩”給整樂了,緩了緩方才說道:“所以,你是想說什麼?或者說,你是發現了什麼問題?”
沒問題,怎麼會親自過來呢?
袁忠徹點頭:“老夫的確有一問,老夫想問問小先生,小先生之前說到,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太陽才是宇宙之中……”
林煜打斷糾正道:“太陽不是宇宙之中,隻是太陽係之中。”
“對,”袁忠徹並不否認,接著說道,“太陽是太陽係之中,而地球是圍繞太陽而轉,月亮則圍繞地球而轉,如此才有了陰晴圓缺的月亮。”
“那麼,若是以此來算,我大明乃至曆朝的曆法,皆是來自於陰陽合曆,主要以月亮為參照,那為何曆法依舊還能穩定預測,以及對百姓農時進行預報呢?”
可以說,中國古代的曆法,早在商朝就已經出現以太陽、月亮的運行規律,作為基礎計算的陰陽曆,也就是後世所說的農曆(初版)。
農曆的月份長度以朔望月為標準,為了契合地球公轉和四季變化,每隔幾年,就需要插入閏月進行調整。
從甲骨文中的信息考證,商人將一年劃分為12月,閏年13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已經和後世的農曆很接近了。
與後世不同,古人最初是通過黃昏時分星宿的出沒來確定四季。
《尚書·堯典》中以鳥、火、虛、昴四宿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黃昏時刻的中星。
到了春秋時期,農曆進一步發展完善,開始采用19年7閏的調整周期,比古希臘的默冬周期(可能由巴比倫傳入)早了一百多年。
等到了秦漢時期,二十四節氣才基本確立……
“西漢的《太初曆》,東漢的《四分曆》,南北朝的《大明曆(祖衝之)》,再到唐朝?的《戊寅元曆》,宋朝的《應天曆》,元朝的《授時曆》,明朝的《大統曆》……”
“除了本朝大明目前隻頒行過一部《大統曆》(也隻有唯一的一部),其餘曆代王朝大多都頒布修改過多次曆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