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聊故宮活動和樂隊合作的事情。”
李一南往旁邊讓出位置,劉茜雅坐了下來。
“哦,你們說這件事啊,我也接到了邀請函,這次的音樂會格調非常高,除了國內一些重量級的嘉賓,還會邀請一些國外文化界名人到場。”
“組委會從十月份開始就向外界征集音樂作品,要展現故宮的曆史和文化,我聽到的消息,很多音樂大師都收到了邀約。”
陸清風心中一動。
“音樂確定下來了麼?”
“不大清楚,應該沒那麼快吧,這麼重大的活動,組委會也會非常慎重的比稿。”
說到這,劉茜雅忽然看向他。
“你問這個,是想投稿?”
陸清風並不否認。
“有這個想法。”
主要他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腦海中就自動浮現出一首大氣磅礴的純音樂作品。
“那你要加緊了,活動是十二月初開始,一直持續到一月底,音樂會在中旬左右,確立音樂,中間還要排練,這個月底之前肯定要確定下來的。”
劉茜雅沒有覺得他不自量力,這段時間以來,眾人已經見識了少年在作曲上麵的才華。
陸清風點點頭。
……
北大的校刊就叫《北大每日校報》,是蔡元培先生就任校長時創辦,最初是每日一刊,到後來改為周刊,固定每周五發刊。
上麵刊登的內容也非常豐富,包含社會要聞、綜合新聞、學術研究、前沿技術、燕園師林等版麵。
因為影響力大,北大校刊也與國內外很多知名企業有合作,受眾不僅僅局限於北大學生。
互聯網時代開始,北大融媒體中心除依舊發行校刊實體外,還增設了線上數字雜誌,在北大校園網上就能看到。
陸清風之前就登過一次校刊,就是他創作出《燕園情》的時候。
九校聯盟的文學交流會,是他第二次登報。
回到學校的當天,張景儀從圖書樂嗬嗬的拿回來一份。
看那模樣就知道,他的那篇小說刊登在了上麵。
“清風,有人和你一樣寫了武俠題材,還是香江大學的。”
陸清風坐在書桌前,正在改稿子,就聽到郭豪的聲音。
“我看看。”
他停下手中的動作,看向圍成一圈的三人。
張景儀把雜誌給了他,上麵確實有一篇武俠小說的開頭,作者叫杜俊輝,來自香江大學。
開篇文字非常紮實,用詞周正,多處引用詩詞典故,章回體話本的味道,滿滿的都是古典風。
陸清風差不多明白,這位應該看過很多遍金庸的小說。
也不能這麼說吧,應該說金庸開創的這種風格,一直影響著後麵的武俠作家,這點早期的古龍其實也是一樣的。
文筆雖然有所差異,但遣詞造句幾乎差不多。
直到一本叫做《少年行》的新式武俠小說出現,以歐美意識流寫作手法結合國內傳統題材讓人耳目一新。
也對當時的古龍影響巨大。
受此啟發的古龍在後麵寫出來的小說,逐漸變成讀者熟悉的古龍風,更確切的說這種風格叫新詩體。
這種寫作方式非常有意思,在現代散文式文藝文筆中,輔以傳統駢文雅句,將過去傳統武俠大段大段的繁冗描寫,切割成簡潔明快的段落。
每段的描寫基本不超過四行。
是不是有種很熟悉的感覺?
沒錯,網絡小說的寫作方式和新詩體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而這個世界不存在古龍,網絡小說雖然依舊發展出了這種寫法,陸清風現在這樣寫也算不上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