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三部曲最後一部的《故宮的遲暮》,則是將感傷化為淒涼。
在鋼琴聲的引導下,陸清風的小提琴獨奏承接了演出的所有重擔。
其他樂器全部停了下來,整個音樂大廳隻剩下小提琴淒美的聲音。
觀眾的視線連同直播鏡頭全部注視著舞台上的少年。
陸清風看著琴弦,越發成熟的琴技將樂曲的情感傳遞出去。
繁華落儘,王朝終結。
「落得個白茫茫大雪,真乾淨,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想起了這句話。」
「從繁華到落幕,無限悲涼,令人唏噓。」
「雕梁畫棟今猶在,不見當年一品郎。」
「突然好想哭。」
……
前麵一直在和其他樂器一起演奏,陸清風的魅惑加音樂天賦沒法儘情展現,當整個空間,隻有他一個主角,琴聲帶著強大的感染力席卷全場。
一把小提琴,將宮牆之後的人和事徐徐鋪陳開來。
滿目瘡痍的宮殿曆經滄桑,既是說的建築,也是象征著那段曆史。
懂音樂的觀眾驚訝於這個少年的演奏情緒感染力之強,在脫離的交響樂團的情況下,居然不減反增。
不懂音樂的,則沉浸在少年用音樂訴述的曆史中。
最後旋律,所有的弦樂開始圍繞陸清風的琴聲做最終的情感升華,悲壯的感覺在最後的長調中,緩緩消散。
最終的一道鼓聲作為整首曲子最後的收尾。
暮鼓晨鐘,這也是陸清風做出的一些小小改動,本就有警示意味的成語在這首象征古代王朝由盛轉衰的音樂作品中,也有了相同的意思。
音樂聲在這座國家大劇院中緩緩落幕,但其傾訴的情緒依舊交織在觀眾的心底。
過了許久,掌聲才在這片空間轟鳴!
現場的觀眾用這樣的方式對這首作品予以認可。
在指揮家的帶領下,樂手們起身鞠躬謝禮。
站在最前麵的陸清風,悄悄鬆了一口氣。
但這並不算結束,隻是開幕而已,作為首席小提琴手的他依舊還要和樂團一起演奏其他曲目。
整個【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600周年】音樂會一共持續了一個半小時。
全場結束之後,在觀眾們的掌聲下,陸清風隨著大家一起有序退場。
回到後台以後,他才完全放鬆下來。
這時工作人員快步走進來,提醒所有人,有人過來與樂團見麵。
說話間的功夫,就看到幾位年紀不小的人走進後台。
陸清風看了一眼,都是坐在前排的觀眾,他認識的就有北大校長任逸舟,他身邊的那位老太太是詩薇公主。
愛樂樂團原首席小提琴手呂思嘉,還有幾位叫不出名字,但在各個領域都功成名就,身份不低。
樂團指揮家上前迎接,與這些人上前交流。
大概就是祝賀演出成功之類巴拉巴拉,劉茜雅和那位同台合作的鋼琴家也被照顧到,和到來的這群人聊了幾句。
而作為這場音樂會的作曲者和演出者之一,陸清風也受到了關照。
喜歡文娛:罵誰狐狸精呢,喊我偶像請大家收藏:()文娛:罵誰狐狸精呢,喊我偶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