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的對話不隻出現在一處,現代社會,誰的手機裡麵每個四五個社交軟件,刷完微博刷抖音,刷完抖音刷小紅書,刷完小紅書刷b站,太常見了。
微博作為基於用戶關係信息分享的平台,是飯圈活動最活躍的地方,關於娛樂圈藝人爆料,塌房等事件基本都在這上麵發生。
陸清風就猜到對方肯定會在這上麵大做文章。
和對方在這裡扯皮,隻會進入對方的節奏。
所以,他才不在上麵投入太多精力,和對方做無意義的拉扯。
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
在微博上麵,已經被帶了節奏的用戶隻會讓他陷入自證的漩渦,越是解釋越會被帶偏。
而要破局其實也很簡單,因為他所謂的賣慘是本身確實有這樣的家庭,又不是說謊,更重要的是即便在那個時期,他的人設也是美強慘。
這是核心的點。
很多時候,如果你命運悲慘,但本身卻選擇躺平不作出任何改變,大眾隻會覺得你活該,而不是可憐和同情。
顏值,實力,悲劇,三者疊加的效應,才能引發大眾共鳴。
陸清風之前出現在公眾視野中,一直都是這個樣子,而不是可憐巴巴的賣慘。
到了後來,有了一定成績後,自身就完全沒再提過。
基於自身經曆進行藝術創造,不在這個行列,他那是為了把作品更好的融入這個世界而刻意為之。
幕後黑手隻是把他現在住在高檔小區和之前的行為聯係在一起,在通過刺激人眼球的代言費用,讓大眾本就偏駁的心理產生這種想法。
人是會欺騙自己的。
陸清風要做的也很簡單,讓大眾看到這些就可以了。
當然,隻是這樣肯定不夠,最多也就是讓部分半信半疑的人偏向他,由此引發的話題依舊會有爭議,還是會有人不信。
他需要更多的能讓大眾印象反轉的東西。
……
兩個社交平台關於他的話題熱度壓過了一切,抖音上的視頻也被人轉載到了微博上麵,伴隨著對視頻的解讀,以及水軍的持續發力。
整個平台吵成了一鍋粥。
這麼熱門的話題,不需要人指引,也引發更多的自媒體下場,轉發點評,各持立場。
熱度也隨之輻射到其他平台。
到了晚間時分。
《跨界歌聲》的導師之一,樂評人梁曉深突然發了一條微博。
【在聽到朋友告訴我,網上現在很多人說《曾經我也想一了百了》是一首賣慘歌曲的時候,我十分詫異。
我明白不是誰都對音樂知識有深入的了解,但最起碼應該是學過語文的吧。
難道這不是一首帶有救贖元素的治愈歌曲麼?
我現在還不知道這首歌到底是誰寫的,所以隻分析歌曲,不涉及其他。
整體來說,這首歌的結構是非常特殊,采用了三度主歌+四段副歌的超長篇幅,我認為這種結構形式代表歌曲絕望和希望的反複拉鋸,也可以看做是作者當時的一種心態
歌曲的歌詞也各有意象,海貓哀鳴,杏花盛開,生鏽單車,廢棄港口,清冷街頭……,大家其實可以把這些元素和現實一些具體的事物對應起來,如果知道誰是作者的話。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為什麼說這一首治愈歌曲,是因為這種以解剖自身黑暗過去的勇氣不是誰都有的。
在這種深度主題下,作者最後表達的也是希望,而不說深黑殘。
說這一首賣慘歌曲的,隻能說沒有聽過這首歌。】
喜歡文娛:罵誰狐狸精呢,喊我偶像請大家收藏:()文娛:罵誰狐狸精呢,喊我偶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