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電燈下的悟道_考公上岸了?上的大秦的岸!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41章 電燈下的悟道(1 / 2)

淳於越當即拿出紙筆,將自家的感悟寫了下來。

“昔年聖人有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

“前者可為五帝時期大同之治,後者可為三代之英小康之治。”

儒家的大同之治,是五帝堯舜公天下禪讓製的時期。

小康之治則是夏商周三代傑出君王時期,夏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

“然今時不同於往日。”

“今秦地數千裡,百姓數以千萬計。”

“此前吾常言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實則不然”

“今土地百姓之數,十倍百倍於往日。”

“是故儒學難見成效,不被諸侯所用。”

“全賴於天下百姓困乏,常常衣不蔽體,食不果腹。”

“君子理應重義輕生。”

“然今天下黔首百姓卻重生輕義。”

“此實非黔首之過也,若不能生,又如何能知禮儀,曉道德?”

“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聖人之道,在於民。”

“民為先,道德為後。”

“故先有民之生,而後有民之道德。”

“道德禮儀在乎於心,亦在乎於民。”

“無分先後,無分你我。”

淳於越靈感迸發,洋洋灑灑的寫了一大篇。

大體上就是論述為什麼如今儒學沒落,不受君王所重視。

昔年五帝時期,國土全在河洛一帶,百姓隻有數十萬。

自然更容易推行道德禮治,所以能夠天下大同。

畢竟天下也就那麼大,君王又能夠身體力行以德行感化百姓。

然而如今國土廣闊,百姓人數實在是太多了。

再想用堯舜之治,實在還是太過艱難。

這需要整個國家上下一心。

所以,才難以重回堯舜之治。

若是進行大批的分封,倒是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此問題。

不過卻又會出現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諸侯實力強大後出現反意。

身為儒生,淳於越很久以前其實便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了。

甚至李斯經常拿此事來說儒家分封不可取。

但是淳於越卻對此選擇視而不見。

因為以前的他認為諸侯反叛,那是諸侯不道德。

隻要道德水平夠高,自然就不會反叛。

周朝之所以覆滅,還是因為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如今他不這麼想了。

淳於越認為,這全是因為一個字,那就是——利。


最新小说: 從執教皇馬開始 時空裡迷失的愛 留子已是星際第一,啥時接我回家 人在古代學醫,永夜末日來了! 陽明路 抗戰:從遠征軍開始在東南亞崛起 隊長你寶貝老婆又靠畫畫破案了 飲馬醉山河 破妄守界 從逃妾到開國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