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叔孫通最近很高興。
因為他感覺他應是有機會成為儒生中真正的領軍人物了。
這兩日那大儒淳於越,不知道是不是年老而昏聵。
都一把年紀了,竟然想要創立儒學新派彆?
你說你年輕的時候不搞,現在半截身子都入土了反而搞起新花樣來了。
這可把叔孫通給樂壞了。
叔孫通倒不是真的覺得淳於越的言論有什麼問題。
畢竟提出新的儒學學說,在儒家曆史上也不是沒有。
一旦搞好,就可以成為儒家聖人,名垂青史,受曆代儒生敬仰。
像孟子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若是搞得不好,自立門戶便會被其他儒生指著鼻子罵。
而像墨翟和荀子之流,就是被儒生罵的反麵教材。
——
叔孫通可不覺得自己能夠比肩聖人。
他認為自己應當隻算是一個較為優秀的儒生。
故而從來沒有自立門戶的想法。
更沒有將儒學改頭換麵,以此來振興儒學的遠大抱負。
畢竟這玩意兒風險太大,收益又不怎麼高。
身為聖人之後孔鮒弟子的他。
隻要老老實實的跟著儒學正統走,到哪裡都不會差。
儒學的派係不管再怎麼變化,正統的那一派係,從來都沒有消失過。
他何必像淳於越這般行事?
而且叔孫通覺得若是能把淳於越“開除儒籍”。
他不就可以取而代之了?
到時候的他,可就是鹹陽的儒生之首了。
叔孫通在儒學上的造詣不低。
而且背景來曆也不比淳於越差多少。
他唯一輸給淳於越的,隻有年齡和根基。
淳於越雖是齊人,但是很早就來鹹陽為官了,在鹹陽的根基深厚,鹹陽絕大部分儒生都以淳於越為首。
而叔孫通卻是在齊覆滅之時,才被老師孔鮒派來秦為官的。
當初秦人請的其實是叔孫通的老師。
隻是其老師孔鮒因為秦盛行法家從而拒絕來秦入仕。
孔鮒也是見叔孫通心思活絡,方才派其前來鹹陽擔任博士。
希望他能夠在鹹陽重振儒學。
當然孔鮒對他其實也沒抱多少希望就是了。
大儒淳於越早就去大秦為官了甚至官至仆射。
可這秦國不還是老樣子嗎?
孔鮒不覺得自己的弟子能比淳於越強到哪裡去。
他隻不過是希望弟子能有個好去處罷了。
孔鮒不去秦入仕,那是他自己的原則。他不會強迫自己的弟子跟著自己一同歸隱。
叔孫通,也確實如其老師所想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