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生聽完廷尉史趙石的話語後,不由得深深吸了一口氣。
他很清楚,他現在根本就沒有辦法說服這廷尉史。
兩人之間的思想差異,實在是太過巨大。
根本不是單純能用言語扭轉的了的。
就算繼續辯論下去也是無濟於事。
不過他也不想陷入無端的爭執之中。
故而頗有些無奈的開口道:
“廷尉史深信法家,我不論再怎樣言說廷尉史都不會認同的。”
“但是,我現在還是告訴廷尉史你一件事。”
“律法,隻會約束人不為惡。”
“但是卻不會引導人向善。”
“我不想與廷尉史你爭辯人的本性,究竟是善還是惡。”
“你可以認為人性本惡,但是你同樣也不能否認人性中有善。”
“真正的君子,皆是重義輕生之輩。”
“道德仁義,可以比生命更加重要。”
“律法之所以能夠約束百姓,不過是用各種刑罰和性命威脅在約束百姓而已。”
“這樣的約束短時間確實成效顯著,能夠讓國家快速強大,但是長此以往必會離心離德。”
“恐懼威壓約束不了所有人。”
“真正的強盛,應建立在人民內心的認同和自覺之上。”
“而非建立在恐懼與百姓的畏懼之上!”
——
廷尉史聞言略微沉默了一下。
隨後略帶嘲諷的道:
“內心的認同和自覺?”
“哼,那不過是極少數人的自我滿足而已。”
“對於天下間的絕大多數人而言,明確的法律和製度才是他們行為的準則。”
“爾等真的認為人人都能成為所謂的君子?”
“嗬嗬就連你們這些儒生之中,也有著大量的貪生怕死之輩。”
“爾等儒生要是真的能夠舍生忘死,那為何還要來關中鹹陽入仕?”
“爾等為何還要當我大秦的博士?”
“你們不是最看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嗎?”
“食君俸祿,不應該忠於國君嗎?”
“當初齊魯覆滅之時,為何諸多齊魯儒生沒有以身殉國?”
“反而投向我大秦?”
“為什麼如今的天下,還會有各地的儒生,在鹹陽空談誤國呢?”
“所謂的舍生取義?”
“虛偽至極,也可笑至極。”
——
那儒生被廷尉史這話懟的一時間亦有些氣血上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