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感覺自己的尊嚴遭到了踐踏。
“我等豈是貪生怕死之輩?”
“若是能以自身性命換取天下大同,有著數不儘的儒生能夠為此舍棄性命。”
“那齊魯二國,何時曾用我儒家之法治世?”
“我等為何要以身殉國?”
“我等仍然需留下有用之身,用以傳播儒學!”
“若是輕易的便以身殉道,豈不是要坐視聖人之學斷絕嗎?”
“讓天下百姓再度陷入漫漫長夜嗎?”
廷尉史聞言忍不住笑了:
“我就說爾等儒生虛偽吧。”
“平日裡滿口的仁義道德。”
“但是真讓你們舍生取義,求仁得仁。”
“你們卻又總是能夠找出各種借口來推脫搪塞。”
“如此多變的道德,真的能夠治理國家嗎?”
“爾等的道德,乃是根據曆代諸位聖人之言來確定的。”
“但是聖人之言,亦有自相矛盾之處。”
“所以,這也造就了爾等靈活多變的道德。”
“道德教化不僅難以約束,甚至還標準還不唯一真要以此治世,天下怎能不紛亂?”
——
廷尉史言辭犀利句句紮心,一時間讓人有種無力辯駁的感覺。
這番話一出,在場的儒生無不憤怒。
隻覺得這廷尉史趙石,簡直比博士陸川還惡心。
其他的旁觀貴族們,則是神色各異。
有的貴族本身就支持法家的,所以覺得廷尉史趙石說的完全沒問題。
有的貴族是傾向儒家學說的,所以同樣心中頗為的惱火,一時間想反駁幾句但是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因為這廷尉史說的似乎確實是事實啊
他們要是真的能說出個一二三來,也就不至於淪為普通觀眾了。
在場的眾多貴族。
除開兩家的支持者外,更多的還是中立貴族。
而這些貴族,對兩家的觀感其實差不多。
心中沒有明確的支持哪一家,絲毫沒有那種法家儒家是自己的畢生信仰的感覺。
故而他們聽得還比較客觀。
儒生發言之時,他們覺得儒家說的確實沒錯人不能想著當個禽獸。
廷尉史發言之時,他們又覺得法家也確實沒錯儒家確實有點虛偽了。
總之就是,兩邊聽起來各有各的道理,實在是難分高下。
不過目前來看還是廷尉史更勝一籌,處於上風。
——
旁觀辯論的公子高聽後亦是眉頭緊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