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錢財收買虛假的民心啊,篡改先賢的經典啊,身為儒生不勸諫君王仁政
“淳於越你的種種行為,難道還不能說明你違背了孔孟之道?”
其他幾名儒生亦是附和了起來。
淳於越聽後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
“各位所言極是。”
“可是如今天下已經達到聖人所言的小康之治了啊。”
儒生們聽後則是炸了毛:
“這天下,哪裡實現小康了?”
“禮義以為紀。”
“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
“以設製度,以立田裡;以賢勇知,以功為己。”
“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
“如此,方為小康。”
“如今天下,何時以禮義為紀了?”
“甚至連黔首和商賈都可以隨意轉換了,此乃亂之始也。”
——
“諸位的見解稍顯狹隘。”
“所謂小康之治,其根本要義在於五點:政治安定、百姓富庶、國家和睦、教育普及、文化昌盛。”
“當今之天下,難道還不滿足這五要義嗎?”
“聖人之道、孔孟之道所追求的難道不就是這五點嗎?”淳於越輕笑道。
眾儒生聽後一時間有些語塞。
因為他們感覺這淳於越說的似乎有幾分道理。而且這幾年的天下,也確實是如淳於越所言的那般。
不過一想到他們是來勸說淳於越的,而不是反過來被淳於越勸說的。
因而很快又出言反駁起來:
“沒有通過聖人之道所得來的小康,必然有其隱患。”
“而且這還是借助仙術之便,實乃取巧之法。”
“如今天下,民不民、商不商,秩序有失”
“又如何能稱之小康?”
“我敢斷言:長此以往,必生禍端。”
“還是應該以儒家禮法治國,方為正道。”
此話一出,另外幾位儒生紛紛點頭。
隻覺得自己這邊的言論,簡直毫無破綻。
淳於越聽聞後,也是極為認同的點了點頭:
“此言倒是在理。”
“這天下總是會湧現出各種各樣的新問題。”
“不過各位以為隻要完全按照書本中的禮法治國,天下就能太平永無禍端?”淳於越一臉認真的看著幾人。
眼神中似乎蘊含著幾分失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