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那燙金的大學錄取通知書,穩穩落入掌心。
李洋、唐政和王軍,心底湧起的,不僅是苦儘甘來的欣慰,更是對未來征途的熾熱期許。
踏入大學校門,撲麵而來的知識浪潮,比往昔更為洶湧澎湃。
恰似驚濤駭浪,瞬間將他們卷入,深邃無垠的學術海洋深處。
大學講堂裡,教授開篇講授的,便是前沿機甲能源矩陣革新。
黑板上複雜的多維能量線路圖,層層嵌套,閃爍的光標,標注著能量傳輸節點,那是通往三級文明機甲動力的秘鑰。
李洋緊盯著投影屏幕,眉頭擰成麻花。
“這能源矩陣,竟要在微觀量子層麵構建自循環、自適應係統,還得與宏觀機甲動作無縫銜接,比高中知識又深了好幾個層級呐。”
唐政亦是滿臉凝重,手中筆飛速記錄,“沒錯,不僅涉及能量轉化,還牽扯到空間對能量穩定性影響,得把相對論和量子理論,在這機甲應用裡,揉碎吃透,半點含糊不得。”
王軍則輕歎口氣,目光灼灼,“看來這二級文明巔峰到三級文明門檻,就是這一道道理論天塹,咱得加把勁跨過去。”
在重力生成器理論課上,教室被模擬成多維重力場空間。
球狀投影儀懸浮半空,展示著不同重力參數下,機甲結構應力變化。
教授講解著如何利用暗物質、反物質相互作用,在機甲核心誘發可控重力場,實現超機動與防禦強化。
同學們圍坐討論,一個學霸率先發言,“根據希格斯場修正理論,調整反物質注入節奏,能精準操控局部重力,讓機甲像鬼魅般穿梭戰場。”
眾人紛紛點頭,李洋他們更是如海綿吸水,深記要點,深知這將是未來實戰扭轉乾坤的關鍵。
課後,三人紮進圖書館,典籍資料堆積如山。
李洋翻閱古老星際航行日誌,試圖從先輩探索中,找尋能源矩陣優化靈感。
唐政對著三維機甲結構模型,結合重力理論,推演新型防護架構。
王軍則沉浸在量子計算程序裡,模擬能量與重力協同運算,為實戰能源調配打基礎。
“老唐,你看這重力護盾設想,要是把能量護盾晶格,與重力場相位鎖定,能否抗住敵方粒子炮衝擊?”
李洋忽閃靈感,戳戳身旁正蹙眉鑽研的唐政。
唐政眼睛一亮,比劃著模型。
“有戲!利用重力扭曲空間,改變粒子軌跡,再以能量護盾,加固薄弱處,雙重防護下,機甲生存力能大幅躍升。”
王軍湊過來,一拍大腿,“妙啊!我再算算能量消耗,找個平衡點,讓這方案實操可行。”
三人思維碰撞,在理論迷宮裡摸索前行,步步趨近知識核心。
假期來臨,當校園歸於寧靜。
士官長那挺拔身影,準時出現在基地操場。
身後是幾架嶄新,且暗藏玄機的訓練機甲,散發著冷硬金屬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