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
內史地區東部。
男人打開家門,冷氣頓時讓他身子一哆嗦,快步走出後立刻關上了門,生怕凍著了家裡的人。
空中飄著小雪。
路上的積雪不算多,至少沒對人走路造成什麼影響。
可是如果有得選,誰又願意在這個天氣出門呢?
他買了便攜式爐子,也買了些蜂窩煤,但哪怕價格再低,也是需要錢的,哪怕10文錢可以買上百個蜂窩煤。
他們家隻有在準備沐浴時、天氣極冷時才用那些,其他時候包括日常煮吃食仍舊是燒柴。
國家利好百姓是一回事,百姓自己的選擇是另一回事。
他寧願把錢存起來、自己出去受苦撿柴,也不願意花錢去買朝廷特意低價供給的東西——能省就省,又不是過不了是吧?
走到村外的山林裡,他用小斧頭砍了一些藤條準備捆紮。
放眼看去,幾株大樹頓時映入眼簾。
看了一會,他有些不甘的移開了目光。
這樹太大了,他沒辦法。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家裡少數的鐵器可能就都在農具上,部分人家可能還有一把小斧頭。
但哪怕朝廷開放了柴火限製,一整棵樹也不是某一戶可以惦記的,因為砍樹可不是件容易事。
對他們來說,撿些枯枝、砍一些細小的樹枝就是他們能乾的。
這還是在朝廷清剿了一波野獸的時候,否則沒成群結隊的話,除了部分膽子大的獵戶外,單人進山無異於找死。
在男人在山中撿拾柴火的同時。
村子裡。
一個中年文士帶著自己的弟子走進了這裡。
他們自稱是從六國而來的寒門子弟,想要入秦為官,但又怕對秦國不夠了解,於是一邊走,一邊看看秦國民情。
對此,這個村裡的百姓雖然隻有三個識字的,加起來認識的字也不到五十個,但人們依舊不自覺的挺起了胸膛。
國家榮譽感,是一種很神秘的東西。
它能讓國民哪怕在本國是社會底層,但在麵對外人時,依舊可以昂首挺胸,隻因為他們身份。
你們是讀書人又怎樣?
還不是要到我們秦國來求官?
為了更好的上升之階,還要來我們這些泥腿子當中詢問民情?
“老人家,請問你家有幾人?”
中年人看向一個老者,和藹問道。
出於對讀書人的尊重以及淳樸民風,老人對他們的回答知無不言。
“以前是四個,但婆娘和老大因病走了,現在就剩下個女兒咯,不過老朽有五個孫子,知足咯。”
身後,年輕男子拿著筆在一個本子上記著什麼。
【原本的四口安樂之家如今隻剩老人與女兒相依為命。】
中年男人又問道:“那您覺得朝廷稅賦重嗎?”
老人想了想。
“和你們比,我們不算重;日子越過越好咯,秦王和國師簡直是大善人,我等還有什麼不知足的呢?稅賦重?隻要大王發話,彆說交錢糧稅賦,老朽這命丟了都行!”
年輕男子頓時動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