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一期報紙的發行,秦趙邊境的一些細節之事也漸漸傳遍了天下。
逃難的趙國民眾數以萬計,趙國朝廷卻無動於衷。
有人餓到直接生啃樹皮。
有人因無力暫時坐下休息,卻自此後再也站不起來。
有人走著走著就死了。
有人不願意丟下已死的親人,帶著屍體前往秦國——因為淺埋的屍體一定會被野生動物吃掉,甚至不止野生動物。
有人……
易子而食隻是發生在初期。
因為到了後期,許多人已經沒子可吃了……
秦國開始調集資源往東部邊境,不斷的疏導前來的難民分散前往各地以定居,曾經世仇的兩國人,在這場‘天災人禍’之下再次走到了一起。
李緣第一次親眼見到這種古代底層百姓的饑荒,這讓他心情十分沉重。
這還隻是趙國南部這一小片地方的災難。
那曆史上,那些更廣大的災難呢?
趙國南部還隻是一小片產糧區,如果出事的是魏國和南陽郡這兩個地方呢?
國師府。
李緣呆呆的坐在池塘邊,魚漂動了,但他毫無反應。
好幾天了,他腦海裡依舊是當初那兩個小孩互相攙扶著遠去的畫麵。
他是有超能力,可以隨時去任何一個地方,殺死任何一個人。
但他無法救人。
他的能力很強,卻還是強不過善良和憐憫,這讓他很是痛苦。
他給邊境郡縣打了招呼,讓他們在前來的難民裡留意一下一對姐弟。
她們能走到秦國嗎?
他不知道。
“好不容易上魚了,你卻在這發呆?”嬴政走到他身邊,拿過他的魚竿釣了起來。
李緣沒心情理。
嬴政理解,而他安慰人的方式很特彆。
“你知道你們後世42年的豫省嗎?”
“知道。”
李緣說出了這兩天來唯一說出的兩個字。
那一年,豫省爆發了極其嚴重的災荒,而當時的華夏因為正爆發戰爭,也沒人去救災。
“不,你不知道。”嬴政說。
李緣扭頭,有些疑惑。
“你要是知道,就不會因為看到那些災荒場麵而消沉這麼多天、以至於讓張蒼懷疑你出問題了來叫我。”
李緣感覺他在諷刺自己。
……
38年,豫省還是阡陌縱橫、良田無數的大平原。
同年6月9日,某光頭炸開黃河大堤,敵人沒殺多少,卻水淹了自己人。
豫省從平原變成了汪洋澤國。
41年,豫省又遇到大旱。
42年,旱災加重,降水量為華夏有記錄以來的最低值。
然後,一場席卷豫省甚至波及周邊省份的蝗災,徹底打垮了豫省的生產,整年顆粒無收。
儘管如此,當時豫省的負擔從未減小。
38~42年,連續五年,豫省哪怕在受災的情況下,征糧數額全國第一。
43年,豫省在天災人禍下徹底被榨乾。
能逃的人都走了,少數不願意走的人,在吃完了包括但不限於草根、樹皮、麥秸、觀音土、大雁糞等等一切可入嘴之物後,成為故土的養分。
當時有一個記者,在經過豫省時曾寫下過一段報道。
“在虎牢關的坡下,我逢到一個小孩子,看樣子剛剛學會走路,還左右搖擺;
幾個鄉下女人對我說,這是剛才一個從廣武逃荒來的人丟下的,你積積德,把他帶走吧。
我沒有帶他的辦法,隻是歎息,望著那高不盈尺的影子,漸離漸遠,慢慢的向西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