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江彤在說動大隊長,那些孩子們也在說動自己的父母。
他們想要讀書,想要考大學,想要走出這個村子。
想要像江姐姐一樣,做個得明智、聰慧,有本事的人。
一開始家裡人都沒當回事,那就讀唄!
認識點字兒也行,總歸也不吃虧,興許還能在村裡當個會計。
家裡以為的讀書無非就是認識幾個字,不當文盲就行。
他們並沒有真正了解孩子們的心,這還是歸咎於他們自己內心的思想。
他們也沒有讀書上學啊!認識幾個字就行了,在村裡種一輩子地,不也過了半輩子嗎?
孩子們是使了渾身解數,想儘一切辦法去說動父母。
給父母講讀書的好處。
就是因為大隊長讀過書他才當上的大隊長,村裡的會計也是讀過書的人。
他們的工作比你們的好不好。
而且他們的孫子今年也參加了高考。
考上大學也是有好處的,上大學不但不花錢,還能賺錢。
這都是他們聽知青們說的。
等大學畢業後,還會分配工作,到時候就能成為城裡人了,就能吃上商品糧了。
等以後他們在城裡紮根了,就把父母也接進城裡,這樣全家都能住在城裡了。
城裡生活方便,想買啥都好買。
以後再也不用吃沒油的菜了。
經過這半宿的說動啊!大部分的父母都同意了。
孩子非要讀書就去讀吧!無非就是少個勞動力的事兒,他們當父母的就多乾一些,等把孩子供上去了,他們也能輕鬆了。
第二天上工的時候,大隊長簡單的講了兩句,先試探一下村民們的意見。
畢竟整個村子又不是他的一言堂,想要開辦廠子還得所有村民同意。
眾人一聽就炸鍋了,啥?養豬場?
陳有禮還沒把食品廠的事兒說出來呢!先消化一個吧!
“行,都先上工吧!等中午大夥湊一塊商量商量!”陳有禮道。
他也沒想著現在讓村民們給個答複,畢竟還是要有考慮時間的。
整個上午,大家把活兒乾完了,結果也商量的差不多了。
昨晚上孩子說要讀書上學,這都是要花錢的地方。
辦個養豬場要是賺錢了,他們能輕鬆很多。
一年到頭在地裡乾活,也賺不到什麼錢,興許弄個養豬場真能改變一下呢!
中午利用大夥吃飯的時間,這個事兒就算是敲定了。
大隊部裡,江彤、陳有禮、陳會計三人討論著。
江彤的想法是,養豬場和食品廠可以同時開辦。
豬先養著,至於食品廠所需要的原材料完全可以先從外麵購買。
等到後期能夠自給自足的時候,就徹底形成自產自銷的模式了。
“不行不行!”陳有禮反對。
這事兒他是有顧慮的,所有的錢全讓江彤出,那不行。
靠不勞而獲,會讓村民們變壞的。
萬一以後他們不用心乾怎麼辦,總歸虧錢的不是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