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個百貨公司也是有好處的,隻要把這個百貨公司開起來,她就有了個大致的框架。
以後會是什麼樣的,她最清楚不過了。
她可以做電商,也可以自己造一個十分大的百貨公司,想賣什麼就賣什麼。
紡織廠雖然已經辦起來了,可機器不給力,好幾台都是壞的。
現在維修工已經在加急搶修,等修好了,所有機器都得滿負荷運轉,先把布料織出來。
布料織好後,就得著手設計衣服。
好在這方麵她完全能獨當一麵。
70年代的服裝款式沒那麼複雜,對她來說就跟吃飯喝水一樣容易。
不管是當時流行的牛仔褲、的確良襯衫,還是其他常見款式,她隨手就能畫出一大摞設計圖。
她記性特彆好,前世見過的衣服樣子,全都牢牢刻在腦子裡。
化妝品這一塊兒,她也有自己的打算。
這些年她一直在研究古籍醫書,發現不少藥材都能用來做化妝品。
就是原材料有點麻煩,要麼得自己找地兒種,要麼就得想辦法從外麵收購。
百貨公司要賣的東西可不止這些,手表、包包、鞋子這些也都得自己生產。
雖說每一樣都不容易,但她已經盤算好了,手表找修表師傅合作,研究著組裝。
包包和鞋子就找當地手藝好的皮匠、鞋匠,大家一起琢磨著做。
雖然困難重重,但隻要一步步來,總能把百貨公司的架子搭起來。
張翔辦事效率真高,沒幾天就拉來一大群人。
做衣服的裁縫、打首飾的銀匠、縫包包的皮匠,還有修表的老師傅,都是當地小有名氣的行家。
他把人往林盼盼跟前一帶,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
“人我可都給你找齊了,留不留用你說了算。
不過我還是得多句嘴,攤子鋪得太大,風險也不小。”
他指著一位戴著圓框眼鏡的中年人介紹:
“這位老師傅家三代做鐘表,雖說這兩年生意不行了。”
又指向旁邊兩位正在小聲交談的男女:
“那邊夫妻倆是做皮具的,包包鞋子做得有模有樣,就是缺資金擴大規模,隻能接些零散活計。
還有做衣服的幾位師傅,手藝沒得說,就是愁沒新穎款式,總守著老樣子,客人都看膩了。”
張翔皺著眉頭,語氣裡滿是擔憂:“這些匠人是好,但要把他們湊一起搞生產,中間的門道可多了,你真得好好合計合計。”
林盼盼看著他們道:
“首先我想看看大家的手藝是不是真的可以。
你看看這些產品,你們能夠仿出來嗎?”
林盼盼嘩啦一下,把藏著的好東西全擺了出來,進口的洋表、包包、鞋子。
老師傅們圍過來一瞧皺眉道:“這……這不就是照著樣子抄嗎?能這麼乾?”
林盼盼臉上帶著笑,心裡卻有數:
“放心,我畫好圖紙,你們照著做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