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霄此話一出,茶樓內霎時間鴉雀無聲,落針可聞。
眾人臉上表情從最初的錯愕,迅速轉為極致的震驚,而後麵麵相覷,試圖尋找到一絲合理的解釋。
他們原以為,龍霄真君會借著這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告誡世人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或是闡述某些玄妙的修行法門。
誰曾料到,真君竟會拋出如此一番匪夷所思的言論。
這個故事,莫非還有不為人知的後續?
又或者,那位連名姓都未曾留下的元君,根本就沒有真正逝去?
萬千思緒在眾人心頭翻湧,卻無人能道出確切的答案。
玉龍自高台翩然落下,龍鱗流轉光暈,雖隻三尺長短,卻自有一股令人肅然起敬的威儀。
李霄朝著茶樓門口走去,帶起陣陣清風,吹散了茶樓內凝滯的氣息,小妙蘭靜璿見狀,立刻跟隨上前。
“仙佛有時並非僅憑神通法力,亦可係於萬千生靈的口口相傳,念念不忘。”
李霄嘴角噙著一抹淡然笑意,聲音清晰地傳入每一個人的耳中。
“今日你們聽聞的這個故事,隻需要能說與親朋鄰裡,傳於市井街巷,日複一日,年複一年。”
“待天下人都深信不疑,都虔誠祈願之時,這位元君,或許就能借這萬千香火信念,自虛無中重塑金身,重現人間!”
此言一出,滿堂嘩然。
玉龍沒有再繼續說下,隻是笑看著眾人,繼續朝門外走去。
無論是販夫走卒,還是錦衣玉食的達官顯貴,臉上都布滿了難以置信的神色。
就連一直侍立在側的小妙和蘭靜璿,心中也是頗為激動,驕傲與期待之情已溢於言表。
若非此話出自龍霄真君之口,恐怕在場之人都會將其罵作癡人說夢,荒誕不經。
人群中,那位先前講元君故事的說書先生,此刻雙目圓睜,身體微微顫抖,他似乎最先領會了龍霄真君話語中的深意。
隻要將這個故事不斷地流傳下去,借由天下蒼生的共同信念與香火願力,那位已經消失在曆史長河中、甚至連名諱都未曾確切留下的元君,便有可能真的重返人間!
這簡直是聞所未聞,卻又讓人心潮澎湃的可能!
“真君的意思是...”一個書生顫抖著聲音問道,“隻要我們誠心傳頌,元君娘娘就能複活?!”
“我等凡夫俗子,也能讓一位元君死而複生?”
一時間,許多人心中都打定了主意。
既然龍霄真君金口玉言,說這位元君能複活,那便定然有其道理!
隻要將這個故事傳遍天下,讓世人皆知,或許自己有生之年,就能親眼見證一位因為自己而重生的神佛。
這是何等的榮幸啊!
刹那間,茶樓內那些原本隻是記錄真君言行的書生才子,他們手中剛剛寫下的白紙黑字,立刻成了眾人矚目的焦點。
那些富商權貴更是眼神熱切,盤算著待真君離開後,無論如何也要將其第一手購下。
傳播元君的故事,何止說書一種形式?
當今世上,最能引人入勝,傳播最廣的,不正是那些搬上戲台的戲曲雜劇嗎?
幾個戲班的班主已經開始暗暗構思,如何將這個故事改編得更加蕩氣回腸,引人入勝。
而在角落之中,身為當朝丞相的脫脫,卻並未像其他人那般,僅僅關注於元君複生的可能性。
他眉頭微蹙,眼神深邃,心中飛速揣摩著龍霄真君此舉的深層用意。
這位所謂的元君,當真是龍霄真君一時興起,憑空杜撰出來的嗎?
亦或是真君某位不為人知的故友?
再或者,龍霄真君的真正目的,是想借由眾生的信仰之力,親手塑造出一位完全聽命於祂,獨屬於祂門下的“神隻”。
正如上古之時,老子西出函穀關傳下《道德經》,成就道教之祖,釋迦牟尼菩提樹下悟道,開創佛教一脈。
莫非那位元君……是龍霄真君門下的仙神?
可這神佛,真能如此輕易地通過凡人信念而複活嗎?
無數疑問在這位權傾朝野的丞相心頭盤旋,讓他對李霄這位深不可測的龍霄真君,產生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強烈探究欲。
如果連神佛都能複活,那還有什麼是真君做不到的?
李霄環視茶樓內的眾生百態,見火候已到,便不再多言。
這個故事裡埋藏的玄機,自會在世人心中生根發芽,終有一日長成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