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永樂十二年,正月。
過了一個大家都休息得很好的年假。
朱棣恢複了正常的早朝。
國內的事情一件一件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一項又一項的新政策從玉璽蓋下以後,按部就班的推行了下去。
因著目前國內軍隊軍士普遍低薪,又不像文官一般有職田幫補,還要承擔國內水運陸運的活。
朱棣提議給軍中人加封賞銀。
經過幾日朝中拉扯,最後,皆大歡喜。
【增京官及軍士月廩。】
【詔定從征官軍賞格:一品、二品鈔二十錠,三品、四品十錠,五品九錠,六品、七品八錠,九品五錠,未入流並辦事人才等各三錠;其將軍、力士、校尉、旗軍等各十錠。】
大殿失火的時候,朱棣雖然借機擼了一批投機分子,但對於一些被確實提及多次的弊病,也開始整改。
建造紫禁城時青綠顏料的科派,緹騎出去調查了一番,證明確有此事。
在月初工部奏修軍器,請求向老百姓課征麵漆的時候,朱棣就直接把這事給否了,直接命令工部提請寶鈔購買。
並在在月中於午門頒布天下——官司所用物料不許科派。
並諭曰:
近年丹漆、石青之類,所司不究物宜,一概征諸郡縣。
郡縣再逼迫小民完納,商販乘時射利,踴價自肥,以致民費千百,朝廷僅得十一。
自今官司所用物料,在所產地計值購買。
有科派病民者,罪不容誅。
針對之前張欣說起戶部官員不夠的問題。
朱棣也出台了新的政策。
【汰文官冗員。六部按需進官。吏部任人宜精選勿濫。】
朱棣還采納了吏部尚書蹇義的奏議。
【詔命文官年七十致仕還鄉,如其人鄙猥闒葺或有疾而未及七十者,罷免為民。】
因為朱棣的上麵兩個詔令,朱高熾就提出了另一個配合的方案。
讓朱棣派堂上正官出京巡查,文官是否過冗,賢否是否混淆,廉汙是否無彆。
由是。
正月十五以後,吏部尚書兼詹事府詹事蹇義等二十六人巡行天下,安撫軍民,詢察所苦。
吏部尚書蹇義、給事中馬俊往直隸應天。
禮部尚書金純、給事中葛紹祖往四川。
右都禦史王彰、給事中王勵往河南。
副都禦史劉觀、給事中李瑒往陝西。
副都禦史虞謙、給事中許能往浙江。
工部侍郎郭進、給事中章雲往江西。
刑部侍郎楊勉、給事中徐初往福建。
禮部侍郎郭敦、給事中陶衍往北京。
工部侍郎李昶、給事中劉渙往山東。